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确定最小封严流量,非定常数值研究了封严流量对轴流涡轮径向封严结构封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严流量的增大,盘腔内涡结构数量增加,封严间隙内旋转的入侵及出流结构的强度减弱;内侧轴向封严间隙内的非定常波动增大,直到内侧实现完全封严,继续增加封严流量,非定常波动减小。封严间隙内达到最大波动时的封严流量可以认为是实现完全封严的最小封严流量,这为试验条件下判断最小封严流量提供了一种参考准则。设计封严结构时优化封严结构的尺寸、在间隙内引入叠加封严流、封严齿上设计蜂窝结构等,都可以产生较大的非定常波动,以减小最小封严流量,提高封严效率。
摘要:为了解决硬质涂层减摩耐磨性能难以兼顾及润滑性能难控等问题,提出并制备了Ni基软硬复合涂层结构.以20CrMo钢为基体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将Ni20与WC粉末熔覆至基体表面,得到Ni基硬质涂层,制备含二硫化钼(MoS_(2))的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通过喷涂-热固化的工艺在Ni基硬质涂层表面制备PTFE软质涂层,获得Ni基软硬复合涂层,以期实现材料优异的减摩耐磨性能.研究了Ni基软硬复合涂层的成形微观组织结构及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i基软硬复合涂层硬度相较于基体提升20%以上,摩擦试验表明在宽载荷范围(3~15 N)内Ni基软硬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持续稳定在0.15左右的较低数值范围内,在中载荷(6 N)时性能最优,此时,Ni基软硬复合涂层试样的摩擦系数相比基体和Ni基硬质涂层试样分别降低83%和80%,磨损量也相较于基体降低87%,FTFE软质涂层中PTFE和MoS_(2)与Ni基硬质涂层中的Ni20和WC的协同作用是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提升的主导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摩擦功能结构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摘要:基于光纤中受激喇曼散射效应,运用级联同种光纤设计出全光多波长转换耦合器,使转换输出的各路信号光功率相等.建立了全光多波长转换设计方案的理论模型,给出了设计原理框图以及实现方法,并以1路泵浦信号光、4路连续探测光为例,通过OptiSystem软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全光多波长转换耦合器能同时对4路探测光实现波长转换,转换输出的信号光码型和输入泵浦信号光码型基本一致;转换效率和消光比随着探测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34dB和36.68dB;Q因子随着探测光波长的增大而减少,最大值为128.29;在级联光纤之后,4路输出信号光峰值功率和消光比基本相等,Q因子整体数值相对于全光多波长转换后有所下降,最大值为89.5455,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摘要:提出采用高延性纤维混凝土改善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梁的抗剪性能和变形能力,设计了6个高延性纤维混凝土梁(其中4个为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2个为高延性混凝土短梁)试件和作为对比的3个混凝土梁(其中1个为型钢混凝土短梁,2个为普通混凝土短梁)试件,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不同剪跨比高延性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可显著提高短梁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实现延性剪切破坏模式;发生挤压破坏的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高、延性好,破坏以后仍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与型钢混凝土短梁相比,发生剪切黏结破坏的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损伤程度较小,试件破坏以后仍具有较高的剩余承载力。建立了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摘要:抗性淀粉是指不能被健康人体小肠消化酶酶解,而进入结肠的一类复杂碳水化合物,可通过发酵及促进结肠微生物增殖,带给人体诸多健康益处。人体肠道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这些微生物降解抗性淀粉的机理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对抗性淀粉的分类、结构、产生酶抗性的机理及其生理功能进行概述,重点阐述抗性淀粉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探讨2种初级降解菌(即布氏瘤胃球菌和双歧杆菌)对抗性淀粉的降解机制,以及部分次级微生物在降解抗性淀粉中的作用,旨在为开发特定代谢功能的抗性淀粉型复杂碳水化合物,以及合理选择健康食品的目标功能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摘要:提出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改善梁的抗剪性能和变形能力,设计了8个高延性混凝土梁和3个作为对比试件的混凝土梁,并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不同剪跨比和配筋率高延性混凝土无腹筋梁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高延性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剪切破坏形态有挤压破坏、剪压破坏、弯剪破坏和剪拉破坏。试验结果表明:高延性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均表现出一定的延性,与普通混凝土梁的脆性剪切破坏具有明显不同;高延性混凝土梁的剪切裂缝开展缓慢,说明高延性混凝土良好的拉伸应变硬化和多裂缝开展特性能够有效控制剪切裂缝的发展,防止混凝土压碎剥落,显著提高梁的抗剪性能和耐损伤能力;相比普通混凝土无腹筋梁,高延性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表明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可以显著改善无腹筋梁的脆性剪切破坏模式;剪跨比和纵筋配筋率对高延性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和承载力影响较大,其受剪承载力随剪跨比的增大而降低,随配筋率的增大而有所提高。
摘要:为研究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设计了5个剪跨比为2的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短柱和1个作为对比试件的钢筋混凝土短柱,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短柱破坏时,剪切斜裂缝开展缓慢,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的受拉应变硬化和多裂缝开展性能可有效控制剪切斜裂缝的开展,显著改善短柱的脆性剪切破坏模式;与钢筋混凝土短柱相比,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短柱的刚度退化缓慢,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明显提高;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短柱的开裂、屈服和极限位移明显高于钢筋混凝土短柱,表明采用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可显著提高短柱的剪切变形能力,提高其抗震性能和耐损伤能力。
摘要:长期运行的油浸式电力设备内部会有少量气泡存在于变压器油中,而设备内部复杂的电场环境会使油中气泡运动形态发生改变,这将会引起电场畸变并最终造成绝缘劣化。本文设计了气泡自动生成装置,通过该装置模拟油中气泡产生,利用高速相机对其运动轨迹进行捕捉;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气液两相流模型,获取气泡周围电场分布;借助仿真模型从力学角度对气泡上升时所伴随发生的回旋现象开展讨论。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拍摄结果进行处理,分析气泡尺寸以及电场强度对于气泡运动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尺寸增大以及电场强度的增加均会改变气泡自身受力情况使运动偏移量增大;结合仿真计算分析可知,极不均匀电场的存在使气泡不同区域场强有所差异;对气泡表面区域进行划分并利用仿真结果对该区域受力进行计算,发现气泡不同区域受力方向各异,极不均匀场的存在导致表面受力不均是引发气泡位移、形变最终造成多气泡回旋的主要原因;两电极间出现多气泡短暂聚集,使电场畸变进一步加强,造成绝缘性能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长期运行的油浸式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评估。
摘要:对TZM、掺杂La-TZM合金进行酸性和碱性介质腐蚀试验,设计腐蚀周期分别为10、30、50、70 d 4个阶段。通过对2种TZM和掺杂La-TZM合金在2种腐蚀介质中不同腐蚀周期的质量损失、失重速度、平均腐蚀率以及腐蚀形貌的研究与比较,分析TZM合金在2种介质中的腐蚀机理,以及掺杂La对于TZM合金的耐酸、碱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ZM合金在酸性介质中主要发生电池反应,阳极金属溶解,阴极析氢;腐蚀在金属表面缺陷、杂质富集、晶界处以及位错处优先进行,并且表面存在划痕处的小于0.00254 mm的窄缝处发生缝隙腐蚀。TZM合金在碱性介质中几乎不发生腐蚀;掺杂稀土元素镧可以略微提升TZM合金的耐蚀性,但提升效果不显著。
摘要:针对车辆空气悬架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式空气悬架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考虑悬架系统非线性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建立复合式空气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多模式切换控制器以确定不同车身高度下的最优阻尼控制模式;采用未知输入观测器估计悬架系统状态量,并设计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控制直线电机输出对应模式下的电磁推力;最后,对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下的悬架动态性能进行仿真与台架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协调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提高车辆在复杂工况下的平顺性和操稳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系统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在时域和频域内分别降低了32.5%和33.7%,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