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管理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员工满意度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摘要:近代以来,百年中国汉传因明研究呈现出传统形式逻辑与现代形式逻辑的双重范式。形式逻辑语境下的汉传因明研究难以刻画因明论证研究的自然属性,包括因明日常论辩中的分析、解释、评估的标准、规范和程序等。传统逻辑的研究范式缺乏对因明论证结构与规则的完整表达,现代逻辑视野下的因明论证研究也只定义了因明论证的逻辑形式。两者都没有关注因明本身的多样化特征。形式逻辑和因明论证各属于不同文化的逻辑类型,知识谱系并不相同。从非形式逻辑视角审视汉传因明的形式逻辑研究,可以较好解决形式逻辑语境下汉传因明论证研究的困境。两者的有机融合为汉传因明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使得汉传因明更加符合自身特点。汉传因明的非形式逻辑研究具有哲学义理、逻辑论证和方法论的可能,非形式逻辑与汉传因明论证的互动交流将促使彼此共同发展。
摘要:受访者:曾希圣采访者:郭晓林访问时间:2024年4月郭晓林(以下简称郭):曾教授您好!首先恭喜您的大作《二十世纪贵州油画》(贵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荣获2021—2023年度专题类“黔版好书”美誉!该书面世之后,在省内外艺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这是您贡献给贵州油画事业的重要礼物。作为一位画家、大学教授,您的画作在业界知名度非常高。但您却投入了数十载光阴梳理考释贵州油画的发展脉络,潜心撰写出这本《二十世纪贵州油画》。
摘要:道德绑架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道德绑架是错误的,但其错在何处仍存在争论。现有的讨论忽视了启动道德绑架程序的“道德要求”环节,因而也忽视了对这一环节中的核心要素即“他人”的分析,造成这种忽视的原因在于它们预设的公共理性实际上取消了“他人”,这使得现有讨论始终没有能够澄清道德绑架的错误所在。从现象学的描述和理论分析可以发现,他人在与我的关系中显现自身,我和他人构成一种不对称的伦理关系,使得道德责任是第一人称性的。据此可以澄清道德绑架的错误在于他人在不该提出道德要求的时候提出了要求,同时表明道德绑架现象实际上深刻揭示了我与他人的关系处境。
摘要:就社会危害性和法定刑配置比较而言,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法定刑配置相对偏低,且法定刑加重情节范围过窄,“无能力赔偿数额”不当缩小了交通肇事罪法定刑的适用范围。可考虑适度提高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法定刑,适度扩大交通肇事罪第三档法定刑的适用范围。通过司法解释合理设置交通肇事致人重伤的起刑点,调整对“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解释,适度扩大“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范围。
摘要:屯堡群落丰富的仪式资源在家庭、家族(宗族)、社群组织、村落社区、村际之间传承,在功能上相应地形成了家庭仪式、家族(宗族)仪式、社群组织仪式、村落公共仪式、村际互动仪式等覆盖不同层面的仪式类型,共同参与建构了屯堡仪式社会。屯堡仪式社会是乡民社会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与费孝通先生对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概括不同,其结构特征是“通联格局”。屯堡仪式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摘要: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和动态过程,是随着旅游市场与技术环境、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等变化而变化的。现有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截面的成果不胜枚举,然而,涉及旅游产业系统内部演化作用机制与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尚处于前范式阶段,鲜见从系统科学与演化经济学视角去探寻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文献。本文按照先归纳后演绎的逻辑思路,首先将旅游产业视为一个复杂演化系统,采用动态、非均衡的观点审视其演化基本内涵、特征;其次,以科学研究范式“三论”为索引归纳并演绎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本质、特征与机制;最后,基于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耦合关系逻辑推理探索未来研究进路并尝试构建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周期概念模型,以期推动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研究。
摘要:象为“至不仁”者,舜却“封之有库”。学者们多依据《礼记》“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的说法予以调和,但忽略了象受到了流放这一事实,而孟子之所以称舜的举措为“封”,是要说明舜对象的不离不弃。王阳明从公私论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从门内之私、门外之公转至人欲之私、天理之公,认为舜之所以能化象的傲,原因在于舜从主观上承担起了对象的绝对责任,因而中断了善恶无定的循环报复;而舜对象采取严格的惩戒措施也从客观上起到了分判善恶的作用,从而转化并消除了奸恶。人只有破除“人欲之私”而复归“天理之公”,才能达到与物同体的主客合一之境。与其说王阳明对舜化象傲的讨论化解了门内“私恩”与门外“公义”之间的困境,不如说他实现了主观上“成己”与客观上“成物”的统一。
摘要:“意”“气”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但王阳明却赋予了两者以相通的性质:一方面,意、气两者皆为心之发动流行,故皆关联着心之本体;另一方面,心之发动流行必落入经验世界,故“意”“气”两者也关联着物之显现。进言之,“意”“气”两者皆为“心”(本体)与“物”(现象)之居间者,其发动流行或顺或逆于本体,则有善恶的分化,故王阳明既言“有善有恶是意之动”,亦言“有善有恶者气之动”。善恶之分化既然源于意、气之发动,王阳明由此也就批评了善恶源于气禀清浊的说法。进而,王阳明强调“变化气质”的工夫,并不在于改变先天的“气禀之浊”,而在于破除后天的“意气之私”。实则,不论是“诚意”还是“养气”,皆是为善去恶的道德工夫,其路径皆在于破除自私执着以回归至善本体。由此,王阳明构建起了融本体与工夫为一贯的道德形上学。
摘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是当前重要的历史使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校园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以及新时代高素质接班人培养质量。通过对校园暴力袭击事件危害性、防控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分析,提出一个指挥部、三层防控圈、三条防控链、五种应急处置力量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构建思路,以期为校园应对外侵式暴力袭击安全防控提供参考借鉴。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