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
收藏 引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 第6期35卷 642-646页
作者:倪文波 耿标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 大连机车车辆厂设计处辽宁大连116022 
阐述了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各组成分 :检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以及倾摆作动子系统的功能及原理 ,并给出了车体倾摆控制算法。最后给出了对各子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基本满足了倾摆控制系统的要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接触导线硬点
收藏 引用
《传感器技术》2004年 第7期23卷 65-67,70页
作者:高晓蓉 王泽勇 赵全轲 王黎 刘经玉西南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四川成都610031 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91 
接触网硬点的存在严重影响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介绍一种采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硬点的方法,分析了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频率特性和测量电路,并由此确定传感器的设计参数,给出了整个测量系统的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及其分布特点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 第1期43卷 12-21页
作者:周晓军 高杨 李泽龙 杨昌宇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610031 
结合渝怀铁路渔塘湾隧道所处的地质顺层偏压特点,按照相似理论,对地质顺层岩体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偏压载荷进行了模型试验,初步得出了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顺层倾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就顺层岩体隧道结构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桐麻岭背斜东翼岩溶涌水突泥灾害与整治方案比选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 第S1期19卷 340-345页
作者:蒋良文 易勇进 杨翔 陶伟明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冻土层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07年 第3期24卷 120-125页
作者:陈兴冲 高峰 吴少海兰州交通大学兰州730070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兰州730000 
采用波动法对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的桥梁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冻土层的变化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冻土厚度、不同墩高时桥墩地震内力分布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冻土层的存在对桥梁的地震反应具有显著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单片机的弓网接触压力检测
收藏 引用
《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 第11期24卷 96-98页
作者:薛骏 王黎 高晓蓉 王泽勇 赵全轲西南交通大学光电工程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 
随着现代铁路的高速发展,电力机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保障电力机车高速、安全、可靠地运行已成为一大热点。这使得接触网-受电弓之间的接触力成为最重要的检测项目。介绍了弓网接触压力的检测原理,详细阐述了接触压力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研究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瞬变压力
收藏 引用
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 第6期22卷 41-44,54页
作者:张兆杰 高波 郑长青 王英学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研究目的:针对采用通用CFD软件Fluent进行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数值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对 以Fluent为平台、利用V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三维粘性、小等熵、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avier-...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岭Ⅱ线隧道围岩在不同温度下蠕变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收藏 引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 第4期20卷 95-98页
作者:刘保国 张清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泰安271019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基于秦岭隧道围岩在不同温度下蠕变特性的试验结果及现场实测初始地应力和物理力学参数 ,本文用弹—粘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秦岭Ⅱ线导洞围岩在不同温度下变形的时效性进行了模拟计算 ,一方面可预计围岩是否会发生蠕变失稳 ,另一方面计算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系统的开发
收藏 引用
《路基工程》2006年 第6期 17-18页
作者:张兆杰 高波 王英学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介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系统的原理与应用。该系统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有利于隧道的优化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园梁山隧道背斜段涌水机制探讨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 第S1期19卷 355-357页
作者:王运生 黄润秋 蒋良文 许模 李超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级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地路处四川成都610031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园梁山地区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对园梁山隧道桐麻岭隧道段背斜涌水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背斜区层状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具有层控特点,降水在地表阶梯状洼地汇聚,通过连接洼地落水洞口与地下暗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