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解说的意识形态效果研究"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古炉》和《带灯》的乡村书写
收藏 引用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37卷 64-68页
作者:关峰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如果说《古炉》以事为主,展现了村民群像的话,那么《带灯》更突出了个体的"人",是改革时代的英雄颂歌。贾平凹的乡村"圣像"客观上拉开了与狂热无序的异化环境之间的距离,好像现实社会的镜子,构建了意义生成的张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民·复仇·晦涩——中国现代文学关键词三例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 第3期35卷 49-53页
作者:关峰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中国文学的现代变革得益于"写实"的兴起,文学进化观、"忠于地"(尼采语)等都是文学姿态调整的反映。作为现代思想的结果,人的文学的生成极大地解放了文学生产力,引领文学在回归自身的同时也走进了现代生活的深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洗澡》与杨绛的知识分子批判
收藏 引用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3期37卷 84-88页
作者:关峰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洗澡》堪称《围城》续写,是知识分子改造的审视和反思之作。在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建构上,个人空间始终以和解的方式顽强地表现着自身,改造的最高境界是个人空间行使了公共空间的职能,甚至超越和置换了公共空间。姚宓的意义在于跳出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