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音"
34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人--地”互文语境下荆楚民歌“啰啰咚”的历史脉络与艺术形态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6期46卷 45-53页
作者:孙鹏飞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秧田号子“啰啰咚”是湖北省监利市南部人民在长期稻作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劳动歌曲,生动地反映了江汉平原农耕文化特色。“啰啰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古楚《接舆歌》和《郢中歌》之接续。通过田野调查、文本分析和文化民族志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师舞专业钢琴集体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0年 第7期 149-151页
作者:邵圆圆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高师舞专业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体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水平和个性化诉求,尽可能做到立体化、层次化。相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亦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做到务实性与艺术性、基础能力提升与因材施教之间的辩证统一。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南“跳觋”仪式的“声象征”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9年 第4期33卷 79-88页
作者:欧阳绍清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仪式声”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它从仪式整体的语境中分析声对于仪式作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表演”过程的重要意义。对于赣南“跳觋”仪式而言,执仪人“文化表演”所形成的“声声谱”有着从“象”到“意”的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日本传统纹样的发展看日本早期文化交流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1年 第11期 60-61页
作者:宋美 李凤艳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日式传统纹样题材广泛,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其内涵丰富,深受大众喜爱。纵观日本文化发展史可发现,日本传统纹样的出现并不是绝对的本土文化符号化的表现,而是在早期文化交流背景下,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吸收、融合,最终达到本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视阈下高州八锣鼓的艺术与价值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9年 第5X期 106-106,244页
作者:李奕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高州八锣鼓是明清时期由闽南传入广东岭南地区的民间打击艺术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行走的民间乐活化石'。笔者对八锣鼓的历史溯源、乐器与乐队构成、乐曲与记谱方式、演奏的形式、研究价值进行简述,旨在廓清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谱”的传统集曲方式及其传统编曲规律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乐学院学报)》2012年 第3期30卷 119-123页
作者:曾宪林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室 
十三套传统大谱是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南艺人在历史的实践演奏和审美中形成编曲经验。本文从南十三套传统大谱中共用曲牌或曲调素材谈起,试图从南传统大谱的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美术“品创美”融合式教学探究--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感受声”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教师》2023年 第5期 87-89页
作者:汤美霞福建省厦门市金安小学福建厦门361000 
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推动美术与乐有机融合成了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乐是抽象的,美术是具体的,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可以发展人的想象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套曲《金井梧桐》源流考论
收藏 引用
《中央乐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 40-45页
作者:马晓霓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学院 
套曲《金井梧桐》系由管门为"五空管"(C调、G调综合管门)、撩拍为"一二拍"(2/2拍)的《金井梧桐》和《绣成孤鸾》两支散曲组合而成。其首节《金井梧桐》至迟在明代万历甲辰(1604)之前就已流行,属于元明间典型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丁世彬与南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4年 第3期 57-59页
作者:王珊 蔡蓓蕾泉州师范学院 泉州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一、"南第一痴人"——丁世彬在南界,只要提起丁世彬的名字,便知道他有一个"南第一痴人"称号。丁世彬(1948—2013年),福建晋江人,著名南演奏家。其父也是南人,曾在陈埭高坑开馆教授。6岁时,丁世彬就随父学习南唱腔,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闽台南的历史传播路线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3年 第3期 21-27页
作者:曾宪林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为闽南文化生态群落中的一个乐种,它的生存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历史上,南是沿着三条路线传播的:一是沿着闽台两岸港口、运河经济的迁徙路线,二是沿着移民路线,三是沿着社会阶层路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