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6JZD03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清小说当代传播中的艺术实践——以《儒林外史》特种邮票为考察中心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2020年 第2期 13-23页
作者:白琼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古代小说的当代传播与普及,一直是学人传承实践的重要议题。以《儒林外史》特种邮票为考察点,该邮票选题设计思路均源出《儒林外史》经典文本,运用传统绘画技法与邮票的传输性表征,选取六种小说原本人物形象重新阐释、塑造与重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文主义传播研究的典范:杜威艺术传播思想的内涵、意义及当代价值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 第1期41卷 96-102页
作者:甘锋 李晓燕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在杜威访华百年之际,重温杜威于20世纪初提出的人文主义传播研究范式,有可能扭转传播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和经验主义倾向。杜威以一种自觉的传播意识审视艺术问题,并提出艺术起源与发展的"传播"新论、艺术的社会传播本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播媒介另一副面孔:两宋书画市场、画院的媒介属性和特点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20年 第2期 18-27页
作者:宋芳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两宋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高光时刻,也是绘画艺术交流、传播和融合的繁荣时期。绘画艺术传播必须依托一个媒介,以实现艺术传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使得绘画艺术永葆活力。艺术传播媒介可以是物质性层面的纸媒书籍,也可以是非物质性层面的机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桂剧的声腔源流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0年 第2期 88-89页
作者:笪方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作为湘桂走廊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通道,其民族特征、文化特色、风俗习惯都具有诸多民族、地域等文化融合的特色。桂剧以其细腻、传神的表演特征以及优美、抑扬、质朴、委婉的声腔和唱腔,并融汇多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礼仪美术”与“心灵图谱”——安徽天长地区“天官画”的形式、流变与功效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19年 第3期 109-114,159页
作者:白琼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天长"天官画"是一种以"天官"为描绘对象、以反映信众心灵需求为出发点的艺术形式,也是汉末以降流行于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中心、以临近天长的其它县市部分乡镇为辐射区域的一种民间习俗,并历经近现代变迁而传承至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宋绘画类书籍概览及其传播效应探究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9年 第2期 13-21页
作者:宋芳斌东南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绘画类书籍是艺术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宋时期,由于艺坛之事的繁盛,加之物质、技术条件达到一定的水平,绘画类书籍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本文从传播媒介的视角,以理论类与画谱类对两宋绘画类书籍加以明晰与区分,并试图揭橥绘画类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传播效果视域下两宋绘画主题的时空转换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9年 第10期 48-51页
作者:宋芳斌东南大学 
本文从艺术传播学视角出发,通过艺术传播效果空间性和时间性两个方面,试图阐释艺术主题在不同地域空间中体现出的文化历史意义以及图像之于时间进程下的主题意义的传承,揭示艺术传播效果研究对个人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和对社会效果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据新闻中信息图表的阅读效果:来自眼动的证据
收藏 引用
《图书情报工作》2019年 第8期63卷 74-86页
作者:方浩 尚媛媛 张锐 庞惠珊 袁医灵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武汉430074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6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北京100088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漳州363000 
[目的/意义]以数据新闻为阅读情境、信息图表为实验材料,使用眼动与行为实验和质性访谈方法研究读者对信息图表的阅读效果,探究读者的认知和视觉反应,为数据新闻的设计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两个阶段的单因素设计实验。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世界中的偏好:学前儿童视角下APP卡通形象审美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7年 第4期33卷 54-60页
作者:方浩 郭伶俐 周法栋 甘锋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电子产品中有关学前教育类的APP成为儿童主要的课外学习工具。文章以性别、年龄以及APP中卡通形象的表现内容、表现风格与表现形式为自变量,以审美偏好为因变量,共进行了三个三因素混合实验,以此了解学前儿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穿插”到“互文”——《聊斋志异》对“以诗词入小说”叙事传统的开拓
收藏 引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 第5期36卷 45-50,124页
作者:方弘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在《聊斋》以前,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就有在散文化的叙述中穿插诗词韵语辅助、补充或推进叙事,完善人物形象的深厚传统。《聊斋》在汉魏六朝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三大历史形态逐步发展成熟的小说叙事与诗词韵语穿插模式的关系程式基础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