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LRC2019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多子祈福还是不举子 宋代婴戏图盛行原因补证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20年 第7期41卷 51-57页
作者:张廷波不详 
宋代婴戏图的流传之广与数量之巨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但系统梳理会发现,多数研究者或关注于婴戏图的艺术风格;或探讨画中人物服装配饰;或视之若今日吉庆年画;或将婴戏图笼统纳入风俗画研究范畴;或因喜庆氛围而直观注解为多子祈福寓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宋风俗画中配景形态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1年 第1期 111-116页
作者:张廷波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在中国绘画史从北宋至南宋的图式演进历程中,各绘画种类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形态变迁、样式更新与风格转换。而由于风俗画客观记录性的历史呈现与文献图证价值,学界对其关注点常定格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与文献学等以图证史的研究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代人物画中配景的史学演进与形态梳理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 36-41页
作者:张廷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北京100105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在中国人物画研究领域,画中配景基本成为研究边缘,甚至被多数研究者所忽略,致使配景中丰富的图像信息与史学价值未能得到有效解读。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人物画中配景的发展历程与形态特征,尝试探讨人物画中配景的史学价值与文化信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阎次平《四季牧牛图》画面情景的寓意补证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20年 第2期 146-151页
作者:张廷波中央美术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牧牛题材发展至南宋已逐渐成为融山水、树石、人物、动物于一体的成熟绘画样式。这一现象,除再次佐证了宋代画家的全面修养外,亦使我们产生了图像之外有关社会学与历史学的思考。偏安之下,与中原故土的别离在画家内心留下了无尽的悲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物画的配景高峰——试论宋代人物画中配景的形成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19年 第12期 26-27页
作者:张廷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北京100105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中国人物画中的配景一直未能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是由于在不少研究者看来,配景并非画面主体,似乎可有可无。本文通过考察人物画配景的发展历程并比较不同时代人物画中配景的形态特征,论述人物画中配景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具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谈李唐在两宋人物画配景形态演变中的历史贡献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 第4期 46-50页
作者:张廷波中央美术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00102 
李唐,中国绘画史上一位跨越了两宋的重要里程碑式人物。并不夸张的说,李唐的出现完成了中国山水画史的重要画风转变,成为山水画从北宋向南宋形态转换的历史性人物。或许正是由于其在山水画领域的卓越成就,从而使得他在其它绘画题材与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