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0"
25,370 条 记 录,以下是4901-49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速列车舱内气流分布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铁道学报》2000年 第2期22卷 26-30页
作者:庄达民 林国华 袁修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LNM北京100080 
高速列车的高密闭性要求空调座舱满足驾驶员和旅客的热舒适性要求 ,而传统的舱内通风设计依赖自由射流的经验公式 ,确定座舱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方法 ,因无法考虑送排风气流和室内障碍物的影响 ,通风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实验。本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船舶模拟推进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内燃机工程》2003年 第3期24卷 4-8页
作者:冯志敏 王炳辉 蒲龙云 王颖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宁波315211 
基于结构相似性原理 ,提出了一种以柴油机喷油泵为激振源的船舶模拟推进试验装置。讨论了模拟推进装置的系统结构以及扭振测试诊断原理 ,通过对转子不平衡、轴系不对中、轴承磨损、油压负载激振和多缸断油等工况的扭振特性试验 ,验证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占格率的实时盲信号分离系统设计及实现
收藏 引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2005年 第1期20卷 64-69页
作者:陈锴 叶骏 徐柏龄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以占格率理论为基础 ,提出搜索分离阵权值的盲分离算法。该算法采用统计估计权值分布的方法 ,并通过约束权值的搜索范围 ,有效地去除了伪权值估计带来的干扰 ,适用于各种瞬时混合信号的分离。通过对该盲分离算法进一步简化与改进 ,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插入损耗阵列波导光栅的设计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2003年 第7期32卷 769-772页
作者:陆思 严瑛白 金国藩 潘裕斌清华大学精仪系 香港城市大学 
研究了阵列波导光栅的插入损耗 针对损耗来源 ,讨论了各项损耗的研究方法 分析了结构参量对损耗的影响 ,讨论了降低损耗的设计思路 对结构参量进行优化 ,设计了 8通道2 0 0GHz间隔的阵列波导光栅 ,中心通道插入损耗为 1.37dB ,低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透射型超表面的模态可重构太赫兹涡旋波束生成
收藏 引用
《雷达学报(中英文)》2022年 第4期11卷 728-735页
作者:周晶仪 郑史烈 余显斌 回晓楠 章献民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杭州310027 
太赫兹技术与轨道角动量(OAM)技术相结合在高速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理论上不同模态的OAM之间具备严格正交性,若能将OAM技术应用到太赫兹通信系统中,必能极大提升系统的通信容量。因此,如何产生高质量的THz-OAM波束,并给予它灵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考虑时间—空间变化的地震地面运动模拟
收藏 引用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 第1期24卷 19-22页
作者:倪永军 朱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采用谱表示法,按不同的场地特性参数,模拟生成平稳与非平稳的随机过程,考虑了地震地面运动的时间—空间变化,计算了不同场地的地震反应谱,并与铁路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比较,对不同的场地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功能面的产品布局与人机工程协同设计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2001年 第6期6卷 604-607页
作者:唐明 孙守迁 潘云鹤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杭州310027 
在产品概念设计中 ,布局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是两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设计过程 .为了将这种布局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协同起来 ,将功能面作为概念设计任务分解的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面的协同概念设计过程和方法 ,以及布局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中的数据分发
收藏 引用
《地震》2001年 第4期21卷 88-93页
作者:成小平 帅向华 杨亚莉 吴天安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100036 
介绍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建设中数据分发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方法。主要描述了如何为指挥系统大屏幕显示信号源及分析终端自动控制发送结果数据的方法。包括总体结构设计、设置控制及复制过程控制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企业热处理的敏捷性研究
收藏 引用
《金属热处理》2004年 第4期29卷 6-9页
作者:张鸿冰 李雄 张艳 阮雪榆 罗中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上海200233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上海200030 
敏捷化是提升企业热处理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实现观念的转变才是消除热处理专业厂和非专业厂区别的根本。将制造执行系统应用于热处理的生产组织管理 ,可显著提高其敏捷性。介绍了并行环境下的热处理工艺设计思想。将成组技术、模块化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氯化铵焙烧法提取稀土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
收藏 引用
《金属矿山》2001年 第5期30卷 24-28,47页
作者:徐盛明 池汝安 徐景明 朱国才 邱欣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介绍了选择性氯化铵焙烧法提取稀土的热力学基础及处理四川攀西稀土矿的黑色风化矿泥、原矿、精矿、尾矿和山东微山中品位稀土精矿、白云鄂博中品位混合精矿的试验情况 ,文中介绍了二氧化铈和氧化镧的氯化过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