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1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雪藏的日记 残缺的梦想——记郭祖荣的《中提琴与乐队〈断章〉》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2年 第11期 32-34页
作者:涂致洁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断章》是作曲家郭祖荣于1968秋天创作的一首中提琴与乐队作品。虽然它仅是一部不到一百小节的室内乐小品,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复杂的创作背景,到目前为止还是一部未被公演的"雪藏"作品。但这部"雪藏"之作,无论在创作过程、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关产品开发设计课程“文化互补式”双语教学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 第1期 185-188页
作者:李亦文 薛琳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随着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高教[2001]4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开始开设双语课程教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从2009建院开始何晓佑教授(时任南京艺术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祖荣《第十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31卷 92-101页
作者:涂致洁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第十七交响曲》是作曲家郭祖荣创作晚期的代表性作品。在该曲的创作中,作者通过敏锐的视觉洞察客观世界的两极,以高的热情讴歌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以嘲讽的口吻深刻批判了繁华盛世中某些浮躁风气和低俗丑陋人性,同时赋予了复杂的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与境会 乐与词和——郭祖荣《第二十四交响曲》的创作构思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4年 第2期 35-37页
作者:涂致洁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2013春,以交响曲创作著称的作曲家郭祖荣先又喜添双作——《第二十三交响曲》(三个乐章)和《第二十四交响曲》(单乐章,以下简称《二十四》)两部交响曲。其中《二十四》起笔于春风三月“清明时节雨纷纷”之时,以“伤离别”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南影像空间的意象与意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2年 第3期28卷 193-196页
作者:宋奕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江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的产物电影相容所构建的空间——江南影像空间,就不仅是延续了意象和意境这一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其价值更在于用自己的影像语言系统成着专属的独特空间美学观。本文从自然江南意象和意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群书电影空间的美学分析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 第2期 131-135页
作者:宋奕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高群书电影中的空间,通过物质空间幻化为心灵空间的细腻把握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以此确定了电影的精神与内核。笔者总结出高群书电影中物质空间和心灵空间幻化的四种关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空间关系和心理冲突、空间的典型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淤泥质海岸浮泥形成条件定量研究
收藏 引用
《泥沙研究2012年 第6期37卷 58-64页
作者:唐磊 张玮 解鸣晓 余珍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300456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 
从物理特性、形成过程、形成条件等角出发,研究了淤泥质海岸浮泥与异重流之间的异同,提出了浮泥形成条件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浮泥形成前期的含沙水体具有异重流特性,可采用异重流发判别公式来定量描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灵魂之湾》中的蛇意象分析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9期34卷 34-35,5页
作者:高文宇 张天骄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外语系江苏南通226019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在《灵魂之湾》中,蛇意象具有"女性"和"邪教"两个主要特征:"女性"特征在麦克尔的悲剧中主要扮演着媒介的角色,而"邪教"特征则直接引发了麦克尔不可避免的悲剧。梳理《灵魂之湾》中的蛇意象,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言外有意,曲中有情——言语行为理论观照下的昆曲话语分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3年 第3期34卷 70-73页
作者:朱玲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许多昆曲剧作也属于中国文化典籍的范畴。本文以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昆曲代表剧作《牡丹亭》进行话语分析,为作品中"仪式"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14年 第4期29卷 155-158页
作者:刘玉梅 方国武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品味"概念在中国古今的历史语境中经历了三个层面的变迁:一、空间的位移,从艺术领域来到世俗化的日常活;二、审美心理的变构,从具有审美长的回味、反思缩短为短暂、即时性的感性愉悦;三、主客体关系的疏离,从情感投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