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12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理论研究""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元曲音乐的衰落与曲体形式的嬗变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4年 第11期 57-61页
作者: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 
元末明初,元曲逐渐衰落,作家对元曲音乐越来越陌生,有别以往根据音乐演唱旋律的变化规律填词、作曲的方式,他们不得不按图索骥,按照前人作品的音韵,"以字声传腔"的方式进行创作,遂造成北曲谱中"又一体"的激增。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戏曲”的实践之路 以实验京剧《王者·俄狄》为例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4年 第2期 40-43页
作者: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自西洋戏剧被介绍引进入中国中国的戏曲该如何改革,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时代的生机,成为一个世纪以来戏剧家思考的重要命题.以中国传统戏曲形式演绎西方戏剧剧目,用戏曲特有的表演符号体系传播西方的戏剧文化,使外国名着“戏曲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早期表演艺术及其评价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7年 第9期 48-54页
作者: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学界一般认为,1913底梅兰芳因赴沪演出,一炮而红,声名鹊起。但考察宣统末至民国二时人有关梅兰芳表演的剧评、文章及日记,再结合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不难发现,在赴沪之前,梅兰芳凭借其珠圆玉润的唱功与姣色传神的扮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学学科建立对戏曲研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 第5期27卷 67-72页
作者: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与音乐、舞蹈、绘画等门类艺术不同,戏曲艺术与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上说,传统的曲学观念无不建立在剧本美学的基础上,大多以诗、词、曲的文学观念进行评价。随着艺术学学科的建立,戏曲彻底从文学的门类中独立出来,学科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元杂剧尾声的用法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年 第4期 150-154页
作者: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元曲的"尾声"是套曲结构的标志,元代燕南芝庵以有无尾声作为套曲的定义。在元曲中,尾声曲牌的用法较为繁杂,但通过对尾声曲牌的具体运用分析,也可大致总结出元杂剧尾声几种现象,如异名同律、同名异律、曲调与"尾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曲散套与剧套联套规律的差异性特征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6年 第1期31卷 107-111页
作者: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元曲中的套曲包括散套与剧套。元曲曲牌在散套、剧套中的应用,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剧套结构稳定,散套套式随首曲的变化而变化。散套套式多于剧套套式。散套的产生或早于剧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技末道”观念与古代表演艺术理论的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6年 第2期 316-328页
作者: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我们知道文人是理论的撰述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掌控着理论的写作权力,或显或隐地将文人阶层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植入理论的建构,又将具有某些特定文人品位潜质的艺术作品操纵为“经典”,起到“引领”的典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1699·桃花扇》的导演风格看田沁鑫的舞台表达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 第1期14卷 51-55页
作者:朱梦颖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 
作为当代中国新锐戏剧女导演,田沁鑫对昆曲经典剧目《桃花扇》进行改编与执导,在尊重传统戏曲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台手段,创作出《1699·桃花扇》。田沁鑫在对认知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舞台相融合,又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