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话剧社团的现代化转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上海剧艺社舞台美术的艺术特点与历史局限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4年 第8期 121-131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 
在物质条件简陋、人才储备不足、创作经验欠缺的情况下,上海剧艺社的舞台美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诸多局限。在困境中追求严谨和创新是其基本成绩,写实主义的主流与诗意形式的探索是其主要风格,物质条件和美学观念的束缚是其难以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剧艺社组织管理的职业社会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5年 第10期 145-153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 
上海剧艺社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贡献与其颇富现代意味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息息相关。上海剧艺社的经验教训说明,组织管理的职业社会是剧团体制现代化的主要表征,也是促进剧团稳步前进和话剧艺术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剧艺社的市场经营策略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2016年 第1期 125-133页
作者:穆海亮 
上海剧艺社(简称“上剧”,1938—1941,1946—1948)是孤岛时期存续时间最长、演出剧目和场次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话剧社团,也是战后剧坛的中坚力量。在四多的演剧历程中,“上剧”推出剧目68个,上演场次近2000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孤岛话剧:民族国家观念与现代市民意识的合流
收藏 引用
《兰州学刊》2015年 第8期 21-28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 
马俊山先生指出,国家和市民中国现代话剧的一组基本矛盾,走向市民、拒绝国家就成为中国话剧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对中国现代话剧整体而言具有普遍,不过,孤岛话剧却是一个例外。以市民小我的民族认同为主要表征,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孤岛历史剧:艺术价值的弱与政治意义的凸显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7年 第1期12卷 126-136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 
现代思想观念与审美标准来看,孤岛时期的历史剧存在题材单一、人物类型、史识片面等不容回避的时代局限,尤其是舞台叙事存在显而易见的古今错位。为了缝合其间的错位,剧作家对历史和传统做了策略的改造,这使得作品所呈现的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孱弱的巡演制——论抗战后期重庆官办剧团的巡回公演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6年 第1期 91-98,64页
作者:段丽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抗战后期,以中电、中青为首的官办剧团因生存压力所迫,多次计划在大后方组织巡回公演,并试图在巡演中孕育一种科学合理的巡演制。这种制客观上要求剧团实现保留剧目的"市民"、新旧剧目轮演的"合理"、演职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心的表演”:演技的“磨炼”及“停滞”——论上海剧艺社表演艺术的成绩与局限
收藏 引用
《南大戏剧论丛》2014年 第2期10卷 103-111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 
上海剧艺社通过丰富的舞台实践磨炼演员的'向心的表演',以'型式演技'和内在真实塑造人物,以集体效应和'齿轮演剧'追求演出的整体,代表了孤岛演剧的最高水平,并为沦陷时期演剧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于伶在上海剧艺社看孤岛剧人的文处境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3期 28-33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 
作为上海剧艺社的主要负责人,于伶在组织剧团、团结剧人、创作剧本诸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上海剧艺社成为孤岛剧运的中流砥柱。然而,在政治势力错综纠缠、商业做派五花八门、文娱市场竞争激烈的孤岛,领导着上海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剧艺社的演剧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收藏 引用
《文艺术研究2013年 第3期6卷 126-133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开封475001 
作为孤岛剧坛的中流砥柱和战后上海的剧运中坚,上海剧艺社在存续时间、剧目数量、演出场次、艺术品格、社会影响等方面,堪称上海剧运的一面旗帜;同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具体而微的表征,理应在话剧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