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见《冰庵印选》及当代广东学者印风探微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 第1期 81-85,210页
作者:邝以明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广东510210 
本文尝试结合当代心理学家、音乐家、教育家何绍甲先生《冰庵印选》和他传世书法作品的印鉴以及相关文献史料等,对何氏篆刻艺术的风格、类型、意趣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析,并将之置于宏观的当代广东篆刻史之中,进一步挖掘出何氏篆刻技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剧传播的经典个案——以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收藏 引用
《出版广角》2018年 第11期 67-69页
作者:赵雅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华人世界掀起了一场昆剧复兴运动,在当代昆剧史上影响力深远。其编剧、导演、主要演员、舞美灯光、舞台设计等具有鲜明的白氏昆剧特色,其传播策略更是富有创意。结合青春版《牡丹亭》研究昆剧传播,有助于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堂装饰艺术的中国化之美 以四川舒家湾天主教堂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17年 第3期 82-83页
作者:吴曼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这座天主教堂以中式四合院形制为主体,既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同时又有法国天主教修道院建筑传统的元素,堪称两者融合的一座建筑杰作。一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一宗教“往往需要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世纪初英皇室中国热的遗响——英皇阁建筑装饰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探析
收藏 引用
《美术》2018年 第5期 127-131页
作者:陈璐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十七八世纪,欧洲曾掀起了一股中国热。英国于这一热潮中主要体现在瓷器、园林建筑与室内设计方面,并形成其特有的中国风艺术面貌。虽然在18世纪晚期欧洲中国风已呈衰退之势,但在19世纪初期英国又再次出现回潮。在乔治四世支持下兴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室数据隐私定量测算模型
收藏 引用
《计算机仿真》2021年 第11期38卷 384-388页
作者:蒋斌 黄恩铭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针对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室数据因素定量测算中存在的测算误差较大,且测算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设计一种新的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室数据因素定量测算模型。将仿真实验室分为过程管理、资源管理等子系统,结合实验室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确定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研业绩条件的弹性设置
收藏 引用
《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 第2期 82-86,98页
作者:方宝 武毅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福建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福建厦门361005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研业绩条件的弹性设置具有等级选择、多样分类、等值替换和量化转换等几种主要模式。总体上,这一评价制存在着基于分类方式的弹性设置过于粗放,可替换性指标设置改革步伐偏小,教学业绩对传统科研业绩的可替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在造物与造境中的运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17年 第24期38卷 279-281页
作者:代锋 韩建华江苏科技大学镇江212003 宁波工程学院宁波315211 
目的基于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探究关于"物"的设计。方法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观念进行解读,进而分析古代造物观念中"有"和"无"的关系,以对"物"的设计为例阐释设计观念,最终上升到对"境&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持续设计方法的多维分析及其可视化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20年 第4期41卷 55-69,115页
作者:刘婷婷 龚敏琪 陈泳琳 胡飞广东工业大学 
目的厘清“可持续设计”的概念缘起及发展现状,从方法角对可持续设计做出新思考。方法通过文献整理法,从可持续发展观着手,全面梳理可持续设计观念的发展脉络、相关定义、研究内容,归纳出可持续设计的一般定义及现阶段缺失的内容;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艺术:从“回到美国”到“告别美国”——评余友涵作品回顾展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7年 第9期 133-138页
作者:张鑫 刘洁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媒体部 
余友涵是中国’85美术新潮中的先锋人物,也是最早被西方当代艺术界所关注的中国艺术家。余友涵的成功可以归因为一种思想倾向:告别美国。余友涵曾说过:回到美国,最终的目的是告别美国。“回到一一告别”矛盾对话的背后,是中国当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人三代古物图像知识的形成、传播与重构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8年 第1期 112-123,129页
作者:黎晟淮阴师范学院 
有赖于宋代经学与金石学研究的发展,围绕着《三礼图》与各类吉金图录,宋人先后形成了两种既有联系又有相当大差异的图像体系。此两体系的图像后经由中央与地方各种途径的传播,成为一般宋人理解与重构三代世界的知识基础。但图像的差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