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工融合、虚实一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构建
收藏 引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年 第11期36卷 201-204页
作者:王建华 李本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以国家系列政策为出发点,阐述了"艺工融合、虚实一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背景和意义,从环境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与工艺3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析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框架。实践表明,"艺工融合、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版画创作中丝网印刷技术的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年 第2期26卷 30-33页
作者:王建华 张雅祺 刘涛桂林理工大学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桂林541006 
为更好地在版画创作领域推广丝网印刷技术,分析了丝网印刷技术的优点,对版画创作技术中的丝网版画、黑白木刻、木刻套色、水印木刻、铜版版画、石刻版画等版画技术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得出丝网版画技术优势。讨论了丝网版画的制版种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产品设计虚实一体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
收藏 引用
《轻工科技》2018年 第4期34卷 164-165页
作者:宋燕芳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针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实践创新出发,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下设计出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项目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教师的科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侗族建筑装饰的符号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18年 第5期 137-138页
作者:王建华 周金凤 彭浩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侗族建筑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本文以建筑学符号为出发点,阐述了相关理论,对侗族建筑进行了概括,分别从侗族建筑装饰符号的符义、符构和符用三个方面,结合侗族村寨特色和民族风情以及侗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收藏 引用
《山东化工》2020年 第23期49卷 234-235页
作者:张鹏 苏龙 唐森 谢济运 张春艳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广西来宾546119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广西来宾546199 
《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具课和方法课,是学习如何进行设计试验和数据处理的一门实用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乐趣和积极性,对《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主要包括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漆器家具在室内空间装饰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年 第6期26卷 16-17页
作者:王建华 彭浩 周金凤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运用其艺术设计和漆器工艺技术创作的漆器家具,不仅具有欣赏性和实用性,更具有历史性和文化韵味,与室内空间装饰相结合能够带给室内装饰强烈的视觉美感和艺术享受。以漆器家具在室内空间装饰的应用研究为主旨,通过对漆器家具在室内装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桂北地苗族服饰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1期36卷 23-25页
作者:王建华 王哲 卢鑫源 彭浩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桂北地苗族服饰纹样展现了苗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发展进程。在将苗族服饰纹样元素和现代包装设计进行融合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苗族服饰纹样的深层内涵,利用其色彩搭配技巧、纹样设计和纹样寓意,确保包装设计突出民族化、地域化特色,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卓越人才立体交互式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 第48期 17-20页
作者:殷子涵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随着潜力迅速释放,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相对应的是我国对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攀升并提出更高要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析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史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 第45期 210-211页
作者:廖丽琼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建筑史论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观点中以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开拓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虚拟仿真教学相互共融,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参与、无法互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7年 第9期 135-136页
作者:谭仲璇 穆振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整合不同知识背景的高校资源,培养跨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型人才,对社会尤其是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践经历为出发点,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