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18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传承与创新——民族手工艺融入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城市文创旅游与地域旅游视觉形象设计构建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20年 第10期35卷 71-76,96页
作者:陈一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在探讨文化创意旅游驱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构建的作用机制时,主要从文化本身的特性以及文化经济学出发,使文创与旅游视觉形象的结合成为可能,使得城市能够基于文化创意设计出多元视觉形象模式,推动旅游生产与消费,使得旅游视觉形象具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艺术设计专业三维构成教学思路探讨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20年 第5期 75-76页
作者:陈一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基于空间艺术设计专业三维构成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践,对现代设计教学中如何通过基础训练的改善、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引入和三维构成光环境的融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在现代三维设计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视角下民族手工艺传承创新教学探索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20年 第3期 80-81页
作者:徐晶 陈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尝试从数字化的资料整理、民族手工艺的数字在线课程平台与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等多个角度探索传统民族手工艺教学改革路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进行民族手工艺研究教学时,只有不断学习和运用新的数字化资源,才能更好地传承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向度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聚落空间营造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 第8期40卷 28-32页
作者:陈一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纳家户是宁夏平原上非常有民族特色的回族传统聚落空间。纳家户为纯回族聚落,自古以来就十分富裕,历史悠久,在数百的发展中也形成其独特性。论文首先就纳家户回族聚落空间营造特征进行阐述与介绍,得出其如何形成迥异于汉族的聚落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符号提炼与创意转化——以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9年 第11期32卷 52-53页
作者:徐晶中南民族大学 
本文通过研究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的相关符号,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的图式符号,通过一些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找到提炼这些符号的方法,同时探索民族资源创意转化的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机设计视域下传统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中的设计与教学探索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9年 第20期32卷 4-4,7页
作者:陈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介绍民族地域文化运用到环境设计中的方法和教学探索.环境设计对地域的空间选择,环境空间中的民族符号的选择,包括当地地域性生物形态的分析,都对后期的教学有启发的作用;同时学习西方的当代有机的设计方法融入其中,最终尝试有效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设计思维融入民族传统建筑模型制作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20年 第4期 77-78页
作者:陈一 徐晶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研究如何通过民族建筑模型的制作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图使先进的现代设计制造方法同民族创意、民族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现代需求的设计人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分析──以太原地铁为例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20年 第7期 106-107页
作者:徐晶 刘武辉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为了分析太原市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状况,本文从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效应发挥、不同空间的表现方式以及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太原市地铁公共艺术的介入,得出太原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介入对树立地域文化标识、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室内软装饰中的设计与教学探索──以湖北恩施土家族文化为视野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20年 第2期 81-82页
作者:徐晶 刘武辉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近些来,我国室内空间设计思想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改变,尤其是软装饰在室内空间设计上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本文分析了目前软装饰的相关要素,将湖北恩施土家族文化融入室内软装饰设计中,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鄂西土家族空间美学初探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9年 第12期32卷 26-26,29页
作者:陈一中南民族大学 
本文介绍了鄂西土家族空间美学的特点,从社会、民俗、自然环境、建筑学以及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历史背景及特点,从村寨规划、建筑特色、公共空间营造三个方面探讨其文化内涵,以期对今天的设计实践有所启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