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媒体时代下内蒙古二人台作品创作与传播研究 以《王老太太》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2期 93-94页
作者:张娟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二人台表演艺术已有数百的历,流传于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陕西榆林等广大地区,是在多种文化碰撞下产生的民间戏剧艺术,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体现。二人台的表演融民歌、民间舞蹈、杂技、说唱、器乐、曲艺、地方小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代的江苏“戏改”——以苏北实验扬剧团、南通市实验通剧团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2年 第2期38卷 29-35页
作者: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5 
20世纪50代初,戏曲改革在江苏各地开展。各地将影响最大的剧种作为戏改重点,并建立了实验剧团或重点剧团。20世纪60代,新兴剧种产生后也成立了实验剧团并开展戏曲的实验改革。文章以扬州和南通两地的苏北实验扬剧团和南通市实验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历总结与时代探索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3年 第1期39卷 101-108页
作者:任婷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091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北京100073 
1990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京剧形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活动。京剧优秀剧目会演,去政治化的现代剧目、青春化的演员和观众、经典化的流派传承突出了“百花齐放”的寓意。术讨论会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自觉与地域性的回归:新时期锡剧地域性探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2年 第2期38卷 36-41页
作者:方言 王宁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新时期锡剧从题材、音乐、审美气质的选择都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性特质。这种特质源于锡剧本身的文化自觉,即主动发掘、回归本剧种的地域性,保持锡剧的剧种特色。锡剧的地域性能够有效对抗今天戏曲界普遍存在的泛戏曲化现象,突出剧种地域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灯光·布景·剧场:余上沅的戏剧观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2年 第3期 46-50,85页
作者:赵星 赵家民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世纪初,中国的戏剧舞台以写实、繁复为主调的现实境况下,余上沅将舞台设施包括灯光、布景等和戏剧表演的艺术性、科性和剧场性互相结合,不仅大力倡导舞台布景的简约要义,且提出灯光、布景等舞台技术手段对表演艺术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又见“拉魂”奏新声:评柳琴戏《窑湾往事》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2年 第12期 51-54页
作者:赵兴勤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大型原创柳琴戏《窑湾往事》的成功上演,彰显出江苏省柳琴剧院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上已迈出可喜的一步。全剧情节翻转引人入胜,凸出传奇性;时空架构上,凸显运河文化的地域性;舞台呈现上,表现出戏曲艺术的综合性。整个创作团队的倾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把激扬的青春写在大地上——评大型原创现代泗州戏《春满上塘》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3年 第6期39卷 53-56,75页
作者:赵兴勤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春满上塘》是一部富有前瞻性的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优秀剧作,其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剧本蕴藏的大内涵。在轻喜剧的背后,蕴含多层面的丰富的社会内容,间接回答了“时代之问”,以小见大,艺术地、圆满地、妥帖地回答了困扰人们许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内蒙古二人台剧目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2年 第7期 122-124页
作者:苏鹏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师范部 
剧目研究是内蒙古二人台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知网”平台检索的新世纪以来关于“内蒙古二人台剧目”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田野考察,可得相关研究呈现综述、田野考察、剧种本体、现代二人台剧目、传统二人台剧目与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瀚剧的融合性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2年 第2期 92-94页
作者:林颖 董波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自1960开始,音乐人类家逐渐将研究视角转向城市……虽然特定国家自身传统和西方文化的艺术音乐体系相互交融和作用构成了一种新景象,但是,全球化带来的‘西方化’(westernization)以及对于西方化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识形态建构:二十世纪五六十代历剧创作理论与实践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2年 第5期38卷 76-83页
作者:吴新苗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北京100073 
华人民共和成立后,历剧创作与其他文艺术创作一样,须要体现出“新文化”的特点,承担起建构意识形态的职责。回溯二十世纪五六十代历剧创作理论与实践,可以更为真实细致地呈现当时的历镜像,人们借此能够了解历剧在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