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探究配色模纹与织物组织设计的内在关系,以设计好的配色模纹为基础,分析组织图中各个组织点的性质,得出组织图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对该组织图进行拆分,分析组织循环的大小,最后利用组织图中的待定点及经纬纱交织规律,确定组织循环的设计方案;并采用其中一种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小样试织,得到小样织物的花型图案与经纬纱交织状态。结果表明:采用一种配色模纹可以设计出多种织物组织,配色模纹上各个点的颜色及色经色纬的排列顺序对织物组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以配色模纹为基础的织物设计提供思路。
摘要:本文以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执导的影片《隐秘的生活》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为起点,描述了在二战时期极权主义下大众“集体无意识”的多种呈现,对主人公在厄境下忠于自我,坚守个体道德进行了讴歌,并对集体无意识下的个体道德坚守展开思考,提出了对人类理性与道德的反思和探寻,即面对人世间的险恶,个体都拥有自我主动选择的权利,都有自由和权利去选择光明的灵魂和向善的心灵。
摘要:当前城市公共艺术究竟应该如何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相适应,是从事公共艺术设计相关工作的人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其中生态设计方式是近些年来出现在城市公共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全新方向,也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最新重点。基于此,文章从生态设计的背景出发,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跟上新时期社会迅猛发展的趋势。文章通过梳理现阶段城市公共艺术的问题,总结了生态化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在生态视域下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具体策略。
摘要:文章对传统古代几何装饰纹样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讨论,结合笔者多年仿古家具设计领域的研究,以期为从事相关行业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摘要:进入新时代,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质量已成为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在深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特征的同时,力求融合相关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创新发展策略。
摘要: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结合下的建筑外观设计,是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美妙邂逅。其以现代手法进行传承,通过促使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元素相融共生,有助于丰富建筑外观设计的美学语言与艺术手法,打造兼具情怀与时尚的建筑外观。基于地域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建筑设计。该建筑回应了人民对于地域文化、绿色建筑的现实诉求,其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古今融合的建筑。具体而言,对青铜器图案纹样进行解构,充分融合到建筑结构与外立面装饰上,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演绎。整个建筑似乎从地生长而出,上部大面积绿色植物景观与建筑周围自然景观相呼应,响应了现代建筑绿色发展的文化理念。
摘要:建筑装饰设计是将装饰艺术和建筑技术融合的产物,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与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居民对于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也逐渐增长,因此对于现代装饰设计的要求也出现了相应的提升。我国的传统元素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保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古人留下的珍贵遗产,通过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为后者带来进一步的突破。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研究了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方式,以供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