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叙事理论创新研究”成果"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长安三万里》:盛唐风尚及诗坛的新颖讲述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3年 第17期 21-26页
作者:杨晓林 邓兆宇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2023暑期档,历史题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再次引爆电影市场。在“国漫”光环四射的大环境下,这篇“盛唐情诗”钩沉文史,作为“新文化”题材的开山之作,通过创新性的叙事,再现国人心仪的盛世气象和风尚,堪称一部讲述盛唐诗史的鸿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非遗”现实题材电影“挽歌式叙事”困境及纾解——从《雄狮少》谈起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24年 第4期 96-102页
作者:杨晓林 邓兆宇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非遗”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追求会造成一定的叙事风险。就《雄狮少》而言,现实题材定位与“超现实叙事”龃龉难合,具体表现在:其一,病态造型导致情感认同障碍,反常角色设定有悖民族审美惯例;其二,主角“灵魂黑夜”缺失,蝉蜕龙变有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动画中国派”电影叙事理论建构论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3年 第5期36卷 47-55页
作者:杨晓林 苏微中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新动画中国派”电影的本体转型与叙事理论建构,是“讲好中国故事”、由动画电影大国向动画电影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在文明互鉴与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动画电影本体的转型是时势使然。而动画电影叙事理论的建构涉及:叙事理念和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时代传统动画电影“绘制本体”转型探析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2023年 第9期 28-33页
作者:杨晓林 张敏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 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技术改变了动画的“绘制本体”,促进了动画表现形式的迭代升级。基于绘画的单线平涂动画和水墨动画在2D技术和3D技术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无纸化革新;利用摄影技术定格拍摄的剪纸动画和木偶动画,在多种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数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叙事得失管窥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 第5期 56-58页
作者: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作为“封神三部曲”的开篇,构建了商周易代之际的乱世格局,绘制了人类和怪力乱神五方杂处的奇幻图景,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权谋游戏与人伦惨剧。被认为故事丰盈,角色性格鲜明、细节讲究、视效惊艳、诚意满满,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