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设计”术话语建构现状及其反思——基于与“日本设计”“北欧设计”对比的文献计量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 第4期 65-72页
作者:贡雨婕 张萌秋北京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随着中国设计界“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的展开,如何通过术语言定义、建构并阐释“中国设计”的主体性特征,已逐渐成为中国设计界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关于“中国设计”,虽然已有诸多阐释和讨论,但与其他区域类似概念话语的对比研究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纪录电影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
收藏 引用
《电影文2024年 第7期 104-107页
作者:牛光夏 张尚元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长江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中国纪录电影自诞生以来,一代代纪录电影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自觉记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赓续中华文明血脉,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传统。并立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造园》的调式结构思维诠释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24年 第3期 151-152,I0009,I0010,153-156,I0011,I0012,157-160页
作者:梁梓恒 李鹏程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 
管弦乐作品《造园》的音高材料以音列为基础,其结构逻辑统摄于调式思维中,通过尽可能少的半音变化形成调式转换。作品强调小二、三全音以及纯五音程,并以核心音程的叠加推动音乐发展。作品具备跨文化的多元调式体系,相同的音列被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造真实:纪录片智能创作的理念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4年 第3期 66-74页
作者:赵洋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再一次挑战了纪录片“忠实再现”的权威。智能生成的影像与声音所产生的“真实的幻觉”,让真实性的确立成为了全新技术语境中的关键问题。图像的“精神相似”,使得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并没有损害纪录片表达真实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经电影视角下“库里肖夫效应”的重返与再验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报》2024年 第4期 15-24页
作者:王娅姝 曹正操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库里肖夫效应”是电影语言的基础性理论。作为电影史上最早进行实验探索的理论家之一,库里肖夫将蒙太奇视为电影媒介的本质,并事实上在实验中提示出一个技术和意识共在的时间结构。受限于时代环境及技术条件,库里肖夫的探索最终停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足古典,赴青春之约——第九届中国昆剧节剧目印象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4年 第3期40卷 160-166页
作者:赵建新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编辑部北京100073 
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于20244月28日至5月4日在苏州举办。总体而言,虽然本届昆剧节在演出规模上有所减小,但因适逢五一假期,旅游胜地苏州游客大增,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昆剧节推出六大类17场昆曲配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宜家产品数字化交互体验设计研究--以家具产品互动光影体验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4年 第4期31卷 106-111页
作者:王文聪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革新,宜家也开启了数字化转型发展,产品的数字化交互体验成为了转型发展中的重要目标任务,这给宜家家具产品在体验维方面也带来了扩展与变化。通过分析相关用户行为数据与体验设计理论,结合宜家家具产品光影互动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足传统与实践取向——读《戏曲美范畴论》有感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4年 第4期 42-45页
作者:叶子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安葵先生的《戏曲美范畴论》始终以中国美精神为立足点,并对场上活态的戏曲实践保持关切,不论是在戏曲美术史还是戏曲艺术的评论史上,都是一部值得重视的著作。该著作以构建适配于中国戏曲艺术的话语体系为旨归,凝练出“形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康熙朝太常祭祀乐制建设中乐律的制化——以《律吕正义》的生成为中心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报)》2024年 第1期 60-75页
作者:温显贵 邱婧湖北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42 
清王朝建立以后,乐制建设在艰难中缓慢转型。康熙前期,太常祭祀乐制有所创制,如定太常寺乐舞生、定乐器,以及在理阴阳思想观照下提出对乐律的再讨论。康熙后期,重考乐律,将理阴阳思想作为康熙十四律的理论支撑,依据精密计算,用字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谭霈生的戏剧评论及其启示意义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4年 第1期 56-60页
作者:汪余礼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谭霈生先生的戏剧评论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理性、专业性很强;二是透视性、对话性很强;三是针对性、引导性很强。谭先生经常针对新时期戏剧创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管齐下、细致剖析、引导审美、启发创作。在此过程中谭霈生先生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