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以Ex-Rad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活性的芳酰基类化合物。方法分别以1-[(4-氟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丙烷羧酸、1-苯基咪唑烷-2-酮为原料合成中间体3a^3d,将中间体与羧酸通过酰氯法合成目标化合物T1~T7。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TK抑制活性,计算抑制率,筛选出具有抑制PTK活性的化合物。结果合成芳酰基类新化合物7个,结构经~1H NMR确证。活性初筛发现化合物T_2、T_6的抑制活性强于先导化合物。结论合成方法简单,原料价廉易得。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T_2、T_6的PTK的抑制活性较强。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新型2-吲哚酮类c-Met激酶抑制剂。方法以c-Met激酶抑制剂SU11274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出系列2-吲哚酮类衍生物。以2-吲哚酮为起始原料,先后经历与氯磺酸的氯磺酰化、与3的磺酰胺化、与6a^6h,7a^7h和4a^4b的缩合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0a^10r,并测定它们对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成功合成了设计的18个2-吲哚酮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分析,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以Ex-Rad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活性的芳基苄砜类化合物。方法以2-萘酚等为原料,合成中间体3a^3f,用过氧化氢在冰乙酸中将3a^3f氧化成目标化合物4a、4b、5a^5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TK抑制活性,计算抑制率,筛选出具有抑制PTK活性的化合物。结果合成含砜及亚砜类化合物8个,结构经1H NMR确证。活性初筛发现化合物5c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先导化合物。结论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ELISA法测定发现5c的PTK抑制活性较强。
摘要:目的以L029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L029为原料,通过还原和(或)在其活泼H等位点接入侧链3-二甲基氨基-1-丙烷、乙酸甲酯、丙酸甲酯等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L029衍生物,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TK活性,计算抑制率。结果成功合成5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其中3个化合物T2、T3、T5具有较强的PTK抑制活性。结论本文研究的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3个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PTK抑制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此类分子的设计合成提供了参考。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疲劳活性的二苯甲基亚砜基乙酰胺类化合物。方法以莫达非尼为先导化合物设计目标化合物结构,以二苯甲硫基乙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氧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通过小鼠转棒疲劳仪评价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运动性疲劳的改善作用。结果成功合成10个目标化合物C_(1)-C_(10),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化合物C_(1)、C_(3)、C_(5)、C_(8)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活性。结论本文设计的化合物合成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部分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疲劳活性,为深入开展此类结构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抗疲劳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摘要:目的发现以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受体为作用靶点的新结构抗疲劳活性分子。方法对以l-(1,3-苯并二英-5-基羰基)-哌啶(1-BCP)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的5种结构类型的6个新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结构鉴定,通过软件将其结构与AMPA受体进行模拟对接,计算结合自由能;各给药组小鼠给药剂量0.2 mmol/kg,连续灌胃7 d,采用戊巴比妥钠催眠实验进行中枢兴奋性评价,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及游泳致疲劳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含量测定,评价新化合物的抗疲劳活性。结果与1-BCP相比,所设计的化合物与AMPA受体的结合自由能更低,化合物F5、F6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持续时间,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疲劳所致小鼠BUN含量、升高MG和LG含量,具有明显的促醒、抗疲劳活性。结论保留1-BCP苯环上3,4-亚甲二氧基,将羰基通过电子等排置换为磺酰基,并用哌嗪环连接苯甲酰胺结构,由此设计出的化合物F5和F6具有显著的促醒和抗疲劳活性。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2-吲哚酮类化合物。方法以2-吲哚酮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029为先导化合物,设计目标化合物结构,以2-氟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碘代反应、卤素重排、偶联反应及缩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肝癌细胞(HepG2),肺腺癌细胞(H1299),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成功合成18个目标化合物5a^5n,7a^7d,结构经1 H-NMR确证。部分化合物对4种细胞有显著的抑制活性。结论本文研究的2-吲哚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可控,7a^7d显示出广谱肿瘤细胞抑制活性,为深入开展此类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摘要:目的合成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类似物N-(4-氟苯基)-N-(4-苯氧基苯基)环丙烷-1,1-二甲酰胺(NFNPDB)。方法以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酰胺化、芳香醚化、还原和缩合等反应合成NFNPDB。结果目标产物总产率为3.79%,其结构经1H-NMR确证。结论本文研究的NFNPDB合成方法成本低、路线短、操作简便,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的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摘要:设计合成固相Grubbs催化剂。制备了Grubbs催化剂类似物并将其通过聚乙二醇长链(PEG)固定在Merrifield树脂上。以不同底物进行复分解反应验证其催化活性。得到的催化剂经红外表征,重要中间体经核磁鉴定。合成的催化剂未经报道,合成路线稳定可靠,催化反应的操作简单。显示固定化的催化剂可以催化叶醇与苯丙烯的交叉复分解反应。
摘要:设计合成手性非天然氨基酸。制备了五元内酯环,亲电取代后得到差相异构体。通过重结晶得到单一构型的产物,经酸水解制备得到目标产物。结果得到的非天然氨基酸经1H NMR鉴定、旋光鉴定并与标准值比对。对于已有的氨基酸合成路线进行优化,以新戊醇氧化的方法制备新戊醛,合成路线稳定可靠并节约了成本,制备了(S)2-氨基-2-甲基戊-4-烯酸,产物的ee值为69.7%。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