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二人转”"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二人转”与“脱口秀”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 第7期 72-74页
作者:郭志英沈阳电台文艺广播总监 
目前.一些搞笑类广播节目迅速走红.收听率居高不下。如沈阳都市广播的《娱乐二人转》、辽宁乡村广播的《农村乐子笑掉牙》、长春交通广播的《头号大喇叭》等都在当地的收听市场中鹤立鸡群。这类节目大都是模仿和借鉴“二人转”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北民间笑谑艺术初探——以东北方言与“二人转”为例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35卷 80-84页
作者:周福岩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曲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6年 第7期 62-63页
作者:黄春媛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二人转就艺术形式而言,它集说、唱、跳舞与一体,是东北民根据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创造出的一种载歌载舞的高超的艺术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多元并存互补的二人转传承发展之路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3年 第5期 141-144页
作者:王兴隆吉林省委宣传部 
吉林省是二人转的主要发祥地,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二人转自诞生至今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备受广大民群众的喜爱。二人转旧称蹦蹦戏,1952年12月,根据政务院发出《关于戏曲改革的指示》,经艺们讨论,正式定名“二人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转”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道路探索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5年 第1期 15-15,24页
作者:要鑫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从本世纪初的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到"二人转"剧场的兴起,再到《刘老根》等剧的热播,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在全国掀起了"二人转"的热潮。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二人转"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今年流行“二人转”
收藏 引用
《北方旅游》2002年 第11M期 19-21页
作者:晓时 马窦 
二人转是一种简单、原始、粗野、热烈的民间艺术,但它使千千万万的东北为之倾倒。东北有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由此可见,“二人转”在东北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受东北的喜爱,最能体现东北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柳琴戏形成初期的“二人转”——谈“压花场”在柳琴戏发展过程中的兴衰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11年 第3期 42-43页
作者:王琴 
东北二人转,原本是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现在却流布全国,好不热闹。目睹当今社会的变革形态,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忙于打拼,普遍浮躁,难以静心品尝大型剧目,遂使这种"快餐"式的娱乐形式受到青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唱唱要不舞,不如磨豆腐”——浅谈“二人转”中的歌舞综合呈现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年 第1期 108-110页
作者:李志萍 涂园园南昌市青山湖文化馆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 
无论是类的童年还是个的童年,歌唱和舞蹈大都是一体化的。歌也罢舞也罢,都是类表达某种情感、愿望的方式,这种情感、愿望的表达是全身心性的,而无法说某些方面归歌唱、某些方面归舞蹈。民间音乐具有自然生成、自然发展的特点,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缙云杂剧浙江的“二人转”
收藏 引用
《今日浙江》2016年 第2期 58-59页
作者:李虹 
缙云县位于浙江中南部,置县1300余年,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缙云历来戏曲繁盛,除处州乱弹、婺剧、越剧专业戏班外,在农村中还有大量的“小唱班”、“的笃班”(越剧)、“采茶班”(采茶戏)等小戏以及京剧、话剧等大戏.这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上地下二人转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1年 第5期 25-27页
作者:田松 
仅仅几年前,在全国范围内,二人转还是个相对冷僻的名词。到了2010年,二人转突然大热,海派清口的老大周立波也在说二人转与赵本山。赵本山在春晚长期发酵的可燃气体,经小沈阳一点,一下子火遍了全国。然而,大多数观众,甚至相当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