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以意逆志”"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感情的批评主义”到中国文艺复兴——李长之文艺批评的内在脉络与价值诉求
收藏 引用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 第3期13卷 129-135页
作者:李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感情的批评主义”是李长之批评实践的方式和重要理念,有鲜明的理论激情和价值诉求。其内在脉络是运用西方术语和观点,熔铸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艺术观和“以意逆志”的批评方式,突出强调情感元素,提炼文艺内涵的“人格”精神。其接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志逆意——阅读与想象力:旅行,记忆,欲望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9年 第1期 39-43页
作者:张博南京大学中文系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曾经为普通读者们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阐释活动中预设存在项的作者意图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20年 第4期 135-141,289页
作者:高建平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中华美学学会 中外文论学会 
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关于文学意义的阐释中,作者意图的重要性值得重新强调。阐释是一个回溯的过程,从文本可以看到作者意图的预设性存在。从作者意图到作品文本的意义,再到读者感受理解时所形成的意味,经历了双重生产的过程,要从生产活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秦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概述》之一
收藏 引用
《昌吉学院学报》1994年 第1期 5-12页
作者:江永源 
文化史总是包含着审美史。中国古代社会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不但有着无数灿烂的审美创造,而且积累了极其丰富而有特色的美学思想。中国的美学思想.源远流长,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随着我们祖先早期的生产、生活、宗教和艺术活动而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词鉴赏三题
收藏 引用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 第3期3卷 36-39页
作者:杨保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处陕西西安710068 
我国古代许多哲人诗家对诗词鉴赏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本文拈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者未必然 ,读者何必不然”三题 ,结合诗词鉴赏的实际进行论述 ,指出 :“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以意逆志”是诗词鉴赏的深入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体验传统在通识性古代文学鉴赏课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7年 第8期 16-18页
作者:杨玉英安阳工学院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 
现代意义上的体验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中国关于诗学的体验教育理念更是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孟子及其学生在对《诗经》的学习讨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说(《孟子·万章上》)和“知人论世”说(《孟子·万章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歌欣赏教学的“一主三学”模式探索
收藏 引用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19卷 150-152页
作者:张素侠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是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构建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运用郑州电大"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以高职高专教材《文学欣赏》中第二章《诗歌欣赏》为例,以李白、杜甫为典型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情达理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2000年 第10期 34-页
作者:张觉 
“通情达理”与“设身处地”都是贯彻诗歌“以意逆志”原则时的具体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谈到通情达理时,我想要强调的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对诗中所描写的内容或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的合情合理的透视和剖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