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以诗为词”"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克制与突破:苏轼涉泪“以诗为词”的艺术实践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年 第4期33卷 23-31页
作者:杨宇歌 倪金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学观念。通过对其涉泪的研究,可发现苏轼“以诗为词”学观在具体实践中呈现出克制与突破并存的矛盾形态。一方面遵循体特性,在扩充题材内容的同时选用了典雅字和含蓄表达;另一方面又有意突破传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诗为词”体文学的雅化——论苏轼与“雅”的关系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24卷 98-105页
作者:田耕宇西南民族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以诗为词”是人们对苏轼创作的基本认识 ,但“以诗为词”体文学的发展及其与“雅”的关系怎样尚需深入讨论。苏轼的态度进行体文学的创作 ,从内容上将当时尚属俗文学的体文学纳入传统雅文学的范畴 ,来写士大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的新透视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4期40卷 108-111页
作者:崔铭复旦大学中文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張炎“詩爲詞”的藝術路徑與詞風轉型
收藏 引用
学》2020年 第2期44卷 85-103页
作者:孫虹 田嘉怡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文章從張炎詞集、詞論早期曾經合刊的視角,指出其詞是在詞學理論指導下自覺進行的規範樣本創作。最值得注意的是,張炎《詞源》推崇蘇軾,詞體創作師法"詩爲詞",取徑也如蘇詞杜甫沉鬱頓挫爲"骨",李白豪放飄逸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哲理三题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3期 84-90页
作者:黎烈南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其创作,将宋推到了一个新的、难企及的哲理层次,从而攀登上了坛的高峰。前人的启发,当时社会、文学的诸种状况和对其创作影响及深刻的文学意识、创新精神,个人经历与超众的艺术才能,皆之哲理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张孝祥对苏轼的接受和推重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2020年 第2期 171-178页
作者:张美丽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西安710100 
张孝祥是南宋初期的爱国人,其创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接受和推重苏轼,继承了苏轼的创作范式,""。他大量写作豪气,其主要抒发抗战复仇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有很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张孝祥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北宋的发展流程看秦观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4期17卷 26-31页
作者:田维瑞 
从北宋的发展流程看秦观的艺术特色田维瑞一宋人论,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花间》正宗,视温、韦鼻祖,北宋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婉约:稼轩被忽视的艺术渊源
收藏 引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4期15卷 58-62页
作者:孙虹江南大学中文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宋衰落的原因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2期15卷 71-76页
作者:龙建国 黄曼玲信阳师院中文系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论宋衰落的原因龙建国,黄曼玲经历了两宋达三百年之久的兴盛期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落。正如前人所说:“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 ̄①虽说“衰于元”,实于南宋就已露衰败之象。王国维曾“玉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苏轼创作中“破体文”的现象
收藏 引用
《中国苏轼研究》2019年 第1期 69-88页
作者:吴振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存在'尊体'和'破体'两类作家,他们的创作给文学史带来各具风采的景观。前者'尊体',意在维护某种文体的本色,要求创作该类文体的文章遵守传统规范的基本品格或风格;后者'破体',追求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