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和”"
6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古典舞身韵“圆”与“和”的文化内涵探究
收藏 引用
《萍乡学院学报》2024年 第1期41卷 73-77页
作者:王亚莹萍乡学院教育学院江西萍乡337000 
“身韵”的出现是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转折点,是古典舞前进道路中的硕果,其赋予了古典舞新的内涵,是古典舞精华所在。古典舞身韵包涵了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显现,凝聚着中华民族艺术的精粹。文章主要探讨中国传统思想“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先秦舞蹈“和”之审美理想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2年 第2期 49-52页
作者:郭瀚繁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500 
先秦舞蹈"和"之审美理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其映衬到人身上,是不偏不倚的中和之态;映衬到艺术形式上,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映衬到舞蹈形式上,是阴阳相济、动静相和的审美特质。文章通过对"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民族室内乐排练中“和”的探究——以《品》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3年 第3期 100-103页
作者:林书好 高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民族室内乐是民族器乐合奏的重要形式。学生加入室内乐的排练,不仅可以增强其参与合奏排练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其更好地体会演奏作品。文章指出,在室内乐排练时,特别要注意“和”的体现。此处的“和”应为学生懂得何时作主角、何时作配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音三“和”的美学理念与实践逻辑探析
收藏 引用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1期37卷 70-76页
作者:崔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和”是中国传统音乐一个重要的美学理念。在南音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中,“和”的理念体现得十分突出。以发生学和遗传学原理为依据,通过对泉州东石南音社团的走访调查,认为“和”之理念在音乐行为中的实现和传承,是由三要素有机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的美学历程再探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6期36卷 101-106页
作者:韩伟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和"是中国美学和艺术学中的重要关键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力。"和"的观念源自原始先民的朴素宇宙信仰,作为美学范畴的"和",经历了音乐领域和烹饪领域的具象表达,最终抽象为具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与“乐”交通的枢机:“和”——论“知乐则几于道”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3年 第3期 12-13,29页
作者:袁禾北京舞蹈学院 
"乐"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以诗歌、音乐、舞蹈的审美形式展示宇宙之"和",负载着传统哲学的深刻意蕴,成为"道"的视听形式符号,是谓"道"的"具象化,肉身化"(宗白华)。而"乐"与&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而和:解读电视的一条新途径——浅析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学》的学术价值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05年 第5期 43-45页
作者:顾亚奇中国传媒大学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于是“和而不同”作为修身养性的道德箴言开始流传。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思想家晏婴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进一步指明了“和”与“同”的差异。他认为从日常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和声音程之“和”看早期多声音乐纵向结构力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 37-42,50页
作者:陈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和"是一种多声共鸣的声学现象。和声音程鸣响时所发出的"和"声虽不完全是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和声"概念,但却是该领域的重要物理素材。最早提出纵向协和音程与奥尔加农的是胡克巴尔德(Hucbald,840-93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经》中的“铃”、“鸾”、“和”皆非乐器考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 第1期 163-165页
作者:李婷婷山东聊城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52059 
《诗经》305篇中,究竟涉及多少种乐器,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有些词,如“南”、“雅”、“颂”、“粲”、“击”等是否乐器,“庸”是否即“镛”,尚无定论。但是,自1964年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音乐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在古诗词艺术民乐弹唱中的体现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1年 第3期 129-131页
作者:徐一方 冯晓婧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唐诗宋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些诗词既简洁、恬静,又华丽、优美。不仅如此,中国诗词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强的音乐属性,实现了文学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这在古诗词艺术民乐弹唱中的“和”中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