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妙”"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色
收藏 引用
《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 第3期23卷 13-15页
作者:柯秀经肇庆学院中文系广东肇庆526061 
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文学艺术中富于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范畴。在文化、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审美等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审美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抓“奇”学语言 借“妙”悟表达——《刷子李》教学设计与评析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3年 第5期 21-22页
作者:王建跃 罗树庚浙江省宁波江北建业街江北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教学流程】一、何世无奇才,达人满人间师:板书——达人。这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特别火爆。叫做?(达人秀。)喜欢看达人秀吗?你都知道哪些中国达人?(用脚弹钢琴的音乐达人刘伟;水晶球达人胡启志;自学成才的机械舞达人卓君,等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课教学应“精”而“妙”
收藏 引用
《教师博览(中旬刊)》2017年 第7期 26-27页
作者:李明远湖北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所记录的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32卷 75-81页
作者:祁志祥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妙”是介于有无之间的一种美学境界。中国美学以“妙”为美,是由道家首先提出来的。经过魏晋时人的大力倡导,“妙”在唐代以后普遍进入艺术评论中。“玄”、“神”、“远”、“古”、“逸”、“幽”、“微”、“绝”等,可视为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诗“无理而”的情感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2012年 第11期 47-48页
作者:陶晓跃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说:“唐李益词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闺中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旋转变换的“妙”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0年 第12期 34-35页
作者:翁益发 张孝云湖北省利川市长顺初级中学 
题目[北师大版九(上)32页第3题]如图,某市三个城镇中心A、B、C恰好分别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在三个城镇中心之间铺设通信光缆,以城镇A为出发点设计了三种连接方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转唱腔谈“妙”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0年 第5期 12-12页
作者:张凤莉湖北省电视台 
二人转的唱腔,谈其处,趣横生,美不胜收,真是越嚼越有味道。二人转是东北地方戏的主体。它载歌载舞、转来转去,到现在已经转了三百多年,不但没转"晕",没转"倒",反而越转越"清醒",越转越"牢靠"。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在以"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中国古代美学的“悟
收藏 引用
《戏剧丛刊》2006年 第6期 90-90页
作者:刘东平 刘广森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 
中国传统美学是以审“妙”为目的.它所追寻的是人对宇宙人生的体悟.并通过造自然传达出宇宙之永恒、人生之极境.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营造出艺术、人生、宇宙万物相通相融的境界,表现在艺术中为神、、趣、韵、境等,虽然这里也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萧绎尚“妙”与“质朴自然”的审美追求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1年 第7期 57-57页
作者:唐峰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梁元帝萧绎善好丹青绘事,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梁代战乱、士族风气盛行的社会风尚之下,萧绎不惜耗费毕生的时间来作画、著述。动荡之中的魏晋南北朝,社会风尚纷杂而融合。统治阶级对人们的思想方面的控制日渐减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问得“妙” 学得“巧”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9年 第6期 23-23页
作者:李玲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门河镇中心小学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