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崇高”"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消费语境下国产喜剧电影人物的“滑稽”与“崇高”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7年 第29期 69-70页
作者:纪晓楠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从市场到消费,从创作到审美,中国电影商品化美学特征正在消费化的滚滚浪潮中经历着一次蜕变,着眼于“粉丝电影…明星经济”的与日俱增,艺术创作的崇高性正面临着“世俗消费”的严峻挑战,然而对于近年我国喜剧电影人来说,大刀阔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视艺术应该坚守“崇高”
收藏 引用
《视听纵横》2007年 第4期28卷 4-11页
作者:林吕建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大众化趋势、审美取向多元化趋势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影视艺术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推动着我国影视艺术业的繁荣和发展,但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中国影视艺术应适应当代文化大环境,顺应文化发展潮流,在大众化、多样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特纳:从“如画”转向“崇高”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4年 第17期 124-125页
作者:李秋实 
如笔者此前的文章所述,特纳认为在讨论绘画的最高理念时,在他的心目中“如画”已经不是一个完全适合的概念了。那么,什么是适合的概念呢?如果考察特纳在世纪之交绘画风格的发展变化,这个概念应该是“崇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出心声,静物才能回响——夏尔丹静物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美苑》2015年 第2期 66-68页
作者:莫雄 李志强 
谈起静物画,首先会让我们想到十八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1699-1778)。是他,“开始将艺术家对客观物体的认识,在静物画中以绘画性方法来充分表现”(潘晓东语)。是他,以无可匹敌的绘画元素,在沉着宁静的纹理和朴实普通的材料上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文化研究参考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2年 第1期 152-154页
1、六大情感范畴的历史发展与逻辑关系陈炎、马正应在《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发表同题文章,对人类六大情感类型的发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疏理。文章指出:迄今为止,人类艺术活动中的情感范畴主要有“优美”与“壮美”、“滑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 第5期 4-10页
作者:张进兰州大学 
"崇高"是十七年文艺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审美范畴是审美实践和理论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它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的总体倾向得到了大力提倡和推广因而在各种门类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只有表现崇高才足以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
收藏 引用
《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 第9期7卷 62-页
作者:康莹洁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优美和崇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审美形态,分析和探讨优美和崇高的艺术特点,在艺术美学的研究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优美和崇高有其各自独特的价值内涵和美学范畴。本文把优美和崇高两种迥然各异的艺术审美形态置于西方美术作品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中的“崇高”在当代是如何失落的
收藏 引用
《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 第2期 60-60页
作者: 朱斌 魏江虹 
文艺中的“崇高”在当代失落,其原因有三:异化的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艺术欣赏变为审美消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悲剧”到“崇高”——《寻找李大钊》观感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1年 第7期 7-7页
作者:张红武河北省艺术研究所050021 
话剧《寻找李大钊》通过展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革命精神的纯粹性,展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个体的悲剧性命运,投射出深刻的崇高感。悲剧和崇高是一对有区别却又紧密相连的美学范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与文艺表现——以杂剧《东篱赏菊》和陶渊明为重点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08年 第4期 88-94页
作者:翁敏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重阳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关乎人们身心健康的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流传中,人们赋予这个节日十分美好的文化内涵:登高、赏菊、饮酒、吃糕,并构筑了它诗歌艺术、戏剧艺术的表达层面。元明杂剧《东篱赏菊》,就是一部表现陶渊明与重阳节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