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恶搞”"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媒体文化的迷思:生于“恶搞”,归于何处?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5年 第10期 176-180页
作者:刘琛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一、“恶搞”文化兴起的技术及文化原因无疑,新媒体文化的发端首先得益于新技术的推动,但技术本身不会进行文化实践,使用技术的人在实践中参与意义的建构,产生新的、和时代精神相符的文化形态。其中,影像生产及传播实践出现的新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恶搞”总统成追捧
收藏 引用
《华人时刊》2017年 第9期 46-47页
作者:许群兄 
他是百万难民中的一员,终日流离失所,食不裹腹,并且还得时刻提防枪林弹雨的侵袭。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完成了系列作品——《脆弱》,并一举风靡全球。不仅艺术机构纷纷收藏了他的作品,法国、英国、美国、丹麦、德国、波兰等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告遭遇“恶搞”文化
收藏 引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3期10卷 516-519页
作者:谭文若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带有颠覆性和娱乐性的"恶搞"已然成为当前流行的文化时尚,并初步显示出其商业价值,而广告活动自然需要从这种新兴的媒介文化中汲取养分。而今,将"恶搞"引入广告活动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但在其运用过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恶搞”,作为一种类型电影!?
收藏 引用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 第2期17卷 80-82页
作者:曾胜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面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激烈竞争,部分导演采取了"短、平、快"的创作策略,使"恶搞"得以成为一种电影类型。由于深受商业利益的驱使,此类电影不但日益背离中国电影关注民生问题的传统,难以真正表征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娜丽莎”的恶搞现象与当代美学观念的嬗变——兼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年 第2期 32-35页
作者:张富宝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恶搞”蒙娜丽莎已经不单是一种娱乐事件,更是一种具有症候性意义的美学与文化现象。从当代大学生对《蒙娜丽莎》及其异变形象的接受来看,其审美趣味已发生明了显的转变。这从某种意义上表明,当代美学观念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从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图“恶搞”Hello Kitty
收藏 引用
《现代广告》2015年 第16期 41-41页
作者:熊帅 
想必大家还对不久前美图秀秀恶搞东北大花的事件记忆犹新!在掀起全民恶搞东北大花潮流后,美图公司最近又出手了。只不过这一次恶搞的对象变成了全球消费用追捧的卡通形良Hello Kitty。为宣传旗下最新Hello Kitty特别版美图M4手机,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行语体之广告教程
收藏 引用
《现代广告》2011年 第12期 96-97页
作者:陈燕妮 
如果产品本身是网民认可的,一般就不会被太过分地贬低和中伤,仅仅当作一种娱乐手段而已;而如果产品不过硬,就可能真的成为网友“恶搞”的平台凡客体、神马体尚在大行其道,咆哮体、宝黛体又已横空出世。而这些“XX体”,不仅活跃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人都是艺术家
收藏 引用
《检察风云》2018年 第2期 80-81页
作者:老祝 
“恶搞”:现代艺术的起源谈论《现代艺术150年》之前,我刚好读了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总监卫毅在《寻找桃花源》一书中,有如下叙写。广州美院副教授、艺术家苏坚为四位民工作画,用卖画的钱请民工们来京看奥运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NBA漫画VS水影画
收藏 引用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年 第5期 51-51页
素材A:中国NBA漫画第一人李泉是看日本漫画长大的。他长大后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普通的平面设计师。工作闲暇,在看美国NBA实况转播时,他被场上你拼我夺的精彩表演所吸引,突然灵光一现:何不用漫画的形式“恶搞”一下这些生龙活虎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