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民族形式”"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族化及其悖论——《梁祝》与十七年时期“民族形式”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6期39卷 57-62页
作者:李子豪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作为政治话语的“民族形式”落实到文艺界,既包含一般理论问题,又包含具体的现实诉求:以理论上的“民族形式”指导实践,为创作提供具体方向。十七年时期,以《梁祝》为代表的民族化典范之作,从表面上看是对“民族形式”的延续,实际上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紧张冲突——“民族形式”论争中对五四新文艺重评的考察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辑刊)》2008年 第1期2卷 629-647页
作者:石凤珍大同大学文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文艺“民族形式”运动在“民族化”的文化要求和背景下展开。相应地,对欧化的五四新文艺展开重新评价,形成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论争的主要根源在于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先天紧张与悖论;论争的实质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民族形式”论争及其对“五四”新文学重新评价的深层根源探析
收藏 引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5期22卷 57-60页
作者:石凤珍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7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进行了民族主义的政治文化转向,在这一背景下,延安开展了文艺"民族形式"运动。对"五四"新文艺重新评价成为"民族形式"论争的焦点,是形成文艺"民族形式&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茅盾对戏剧现代性的探索和追求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年 第5期 45-53页
作者:吕茹浙江传媒学院中文系 
戏剧进化、戏剧传播和戏剧功能的问题是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出于文艺批评家高度的敏感和文化自觉,茅盾对戏剧观念、内容和形式的转型做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虽然未从根本上解决戏剧现代性的问题,但是也直接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