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神似”"
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形似”更须“神似”浅析电影《梅兰芳》的软肋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 第2期 106-107页
作者:倪祥保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作为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一生与戏剧舞台表演艺术息息相关,那是他一生至爱与荣耀之所在。徐城北先生说过:“梅兰芳最精彩的部分在前半生,而深刻部分则在后半生。人生如戏,演戏成就了大名的人,其人生就更加如戏。梅兰芳的经历很曲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求“神似”的真实——浅议电视剧《陈赓大将》中侯勇的表演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06年 第11期 9-11页
作者:王伟国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表现在影视剧的表演中,就是要追求艺术的生活化、真实化、质朴化,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美。本期“佳作点击”栏目刊登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伟国的文章《追求“神似”的真实》。文章从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古典诗词的“形似”与“神似”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 第3期10卷 76-80页
作者:乔力 
文学是现实生活形象化的反映。对它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塑造艺术形象。古代文论家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黑格尔论述《艺术美的概念》,称:“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似”与少数民族文学古籍翻译
收藏 引用
《民族翻译》2009年 第3期 67-71页
作者:樊敏黔南州民族研究所都匀558000 
翻译"神似"的实质乃是原文的内在精神在译文中的完美体现。在少数民族文学古籍翻译中"神似"的意义有两种表现特别显著,一种是形象生动地再现原文的艺术形象,另一种是创造性地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板书因“神似”而精彩
收藏 引用
《四川教育》2014年 第12期 40-41页
作者:李万富泸州市泸县教研室 
板书(又称微型教案),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沟通师生思路的重要“媒介”,而且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板书,能突出知识的重点与联系,使每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似”,给创意插上翅膀——谈舞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收藏 引用
《声屏世界》2013年 第10期 42-42页
作者:肖蓉万安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舞台美术设计是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的综合设计,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导演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设计和创造出戏剧的背景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用以渲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程十发连环画中线的“形准”“神似”“线美”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8年 第5期 58-59,99页
作者:郑烁汕头广播电视大学 
线描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出现在传统绘画中,也被中国连环画所运用。程十发先生在连环画创作中探究摸索线描技法的运用,使线条的表现力在其连环画中更具深度与厚度,不仅使得连环画中人物的造型表现得极其到位,人物特征鲜明,写实并且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对“神似”的探求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7年 第5期 150-150页
作者:李文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画传统精髓是其画学的本质内涵——“意象”理念,是以“传神”、“写心”、“画气”、“比赋”、“诗化”为特征的造型观念及创作方法。这一观念及方法要求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本质特征有直接深入的切身感受,通过观察和心理体验,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表演的“貌似”与“神似”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07年 第4期 63-页
作者:刘亚然 武银岭 
  中国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早在700多年前,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就标志着我国戏曲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当时元杂剧的表演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涌现出很多演技高超、唱做俱佳的优秀演员,他们扮演的人物惟妙惟肖,生动感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中西方绘画中的“神似”问题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0年 第4期 114-114页
作者:杨磊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形似”和“神似”,两者的辩证关系是绘画领域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千百年来许多画家和理论家都就此问题作过很多研究、探讨和绘画方面的实践。“形似”往往在写实性绘画的领域中被提出,“神似”则更多的是写意性、表现性、抽象性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