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误读”"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误读”——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策略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2年 第12期 139-140页
作者:钟远波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误读”,就是在解析其他文化时所产生的错误理解和评估。“误读”也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文化在与另一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往往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和理解对方,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戏剧改编中的“误读”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4年 第4期10卷 78-85,21页
作者:李祥林 
1"改编"是艺术国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戏剧创作者广泛使用的创作手段之一.纵览古今中外, 戏剧创作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归根结底, 不外有二: 一是直接使用得自生活的素材, 对之提炼加工,再按作者意图去组织结构形式, 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误读”作为一种方法
收藏 引用
《艺术界》2010年 第2期 104-113页
作者:田戈兵 不详 纸老虎戏剧工作室(图) 
误读和偶然是一种力量吗?这些偶然的问题,正是这个作品得以发生的理由,在这种“发生”中,安特卫普这个名字被卷入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艺术创作领域中的“误读”——从王向峰与王充闾先生关于《一图三解诗情远》的讨论谈起
收藏 引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4期41卷 139-144页
作者:张立军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误读"的视线聚焦于文艺接受的领域内,而认为与创作无涉,接受者对文本意义进行确定性的追索成为"误读"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然而,《一图三解诗情远》中作者的创作过程却引发了笔者对创作领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书法批评中的“误读”现象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14年 第3期 14-15页
作者:景俊勤山西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 
书法家和书法艺术的持续发展与健康成长离不开理论的正确导向,没有书法批评的先知、先觉、先导,书法艺术的发展必然是杂乱无序的。然而,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古今书家与作品进行合理的批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书法批评就是一个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误读”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3年 第2期 55-60页
作者:刘嘉陵辽宁电视台 
我是在无数次“误读”中长大的,但那不是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主张的带有正面价值的“误读”,即“创造性阅读”,而是几乎一直被布鲁姆所嘲弄的“学院虚伪套话”、“道貌岸然的陈腔滥调”、“意识形态较浅薄的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卫风·有狐》与《越人歌》在电影中的“误读”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2年 第10期 20-21,23页
作者:王博雅 祁国宏北方民族大学 
面对许多领域都流行打着文学的旗号,特别是拿古典文学作幌子进行艺术加工的情况,我们更要把握好"误读"的原则与尺度。无论是艺术作品本身的需要也好,还是只想打上"复古"的标签,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古典文学,在自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雷雨》的误读和误改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7年 第3期 54-55页
作者:张耀杰 盛红 
《雷雨》的误读和误改张耀杰盛红1935年春天,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首演《雷雨》并引起轰动,从而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62年后的又一个春天,20集电视连续剧《雷雨》的播出,使得曹禺和他的《雷雨》,再一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误读”的鸳鸯纹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6年 第16期 70-74页
作者:苏西亚 
鸳鸯作为爱情象征只是一种晚出的文化意涵。在历史上鸳鸯还曾有过两种重要的文化内涵,即兄弟之间的手足情义以及在佛教中代表佛、法相即不离和西方净土中暄唱佛法的灵乌之意。在晋代以前“鸳鸯”皆比为兄弟,魏晋以后,鸳鸯的形象走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文学误读”与“诗无达诂”
收藏 引用
《金融教育研究》2009年 第S1期23卷 241-244页
作者:钟文华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1731 
中国古代的的"诗无达诂"论长期都是意义生成和解读的一种方式,在近代西方,新的价值观与技术为"误读"提供了基础,二者都有助于打破对任何文学艺术作品所作的权威性、垄断性、终极性阐释,有利于"百家争鸣,百花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