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逸”"
27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人文“逸”“趣”的心底律动——李汉平国画《十月》赏析
收藏 引用
《前线》2014年 第10期 127-127页
作者:陈孟昕 
表达情感,直白心灵是画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其作品如果既能在表现“雅”“趣”“清”“高”“逸”“气”的精神状态中轻松游走;又能在纷繁多元的时代氛围中“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聊写胸中气耳”……应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士”与“逸”在古代经典书法的内化与思考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6年 第6期 248-页
作者:赵晓普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在历代经典书家代表作尤其在魏晋以前,书法作品中散发着浓郁的"士"的精神和""的神采,随着汉末三国魏晋时期文学艺术的品评品藻风尚的崛起,更加对书家人品、作品、风格起到了最大化的要求与规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论中“逸”之观念流变与本义辨析
收藏 引用
《中国花鸟画》2009年 第4期 73-76页
作者:张建军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一中国画以神、妙、能、分品,一般认为始于唐张怀罐《画品》,张氏将画分为神、妙、能三品,另加品,朱景玄同之,而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则列格置于神、妙、能三格之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13年 第4期 72-77页
作者:程大利中央文史馆 中国画学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刻,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闳约致--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
收藏 引用
《新华月报》2018年 第9期 I0001-I0002页
展览展出苏百钧多年来的代表性创作,共计120多幅精品佳作。展览主题“闳约致”,“闳”,格局、气度.“约”,约束、法度,“逸”,品格、格调,“致”,高雅、精致。苏百钧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流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9年 第6期 49-53页
作者:轮奂 本刊资料库不详 
《高图》唐孙位魏晋竹林七贤遁入山林的隐事迹让后世文人向往膜拜,而描绘竹林七贤的人物画历代不胜枚举。《高图》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艺术史经典。此画在风格上继承了东晋顾恺之"劲紧连绵如吐丝"的行云流水的风格,但更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外之境、韵外之致——从唐宋“品”说看文人审美理想的建构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7年 第4期 41-42页
作者:王庭杰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一、“逸”的提出及“品”标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很多审美范畴在最初不是专门为绘画审美而提出的,“品”即是如此。“逸”出现在绘画品评中是从魏晋开始,缘于绘画品藻之风盛起,这一时期的品评风气虽说是基本限于人物绘画,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