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列女传》"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列女传》列女性论
收藏 引用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 第1期 42-46页
作者:刘晓然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列女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叙女性事迹的专辑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但成书两千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此,作者撰文论述《列女传》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部湮没已久的专著的重视和深层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刘向编撰《列女传》的文本体例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09年 第6期30卷 110-112页
作者:张凤霞 张弘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济南大学历史系山东济南250022 
从文本体例的视角,审视《列女传》,则其特征主要有三:撰写准则的一统与多元,主题先行的材料组织形式,和谐统一的语言文字措辞。由此也更加确立了刘向为《列女传》编撰者的身份。《列女传》主要的价值与贡献,表现在史学方面,使体史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列女传》对日本近世女训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新余学院学报》2021年 第1期26卷 57-62页
作者:楚永娟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入日本,但当时并未得到广泛播,也未发挥其道德训诫之功用。及至日本近世,在德川幕府对儒家忠孝思想与伦理纲常的提倡以及出版技术日益进步的背景下,《列女传》作为儒家女训典范之作,被不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左棻赞体文的女性书写
收藏 引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3期43卷 279-285页
作者:洪秀娟 郗文倩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左棻作为西晋时期的女性作家,她的赞体文以历史上贤明女性为书写对象,称美她们的嘉言善行,褒奖她们的懿德。语言质朴清雅、文风典正平和是左棻赞体文主要的艺术特色。究其成因,既有特定时代背景的熏染,也有作者人生经历的影响,更离不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列女传》评论的形式及功能
收藏 引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 第7期34卷 122-124页
作者:陶东明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1 
《列女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女性故事集,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标准,表彰了女子的嘉言懿行和美好品德,批判了恶女的秽乱宫廷和背节弃义,旨在干预现实和教育后妃,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各篇记中所设置的评论。《列女传》的评论大体可分为以&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向《列女传》孽嬖形象论
收藏 引用
《西部学刊》2020年 第14期 108-110页
作者:冯利华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刘向《列女传》卷七刻意塑造的貌美、德薄、祸国乱家的孽嬖,形象特点十分鲜明,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统观点认同美女破国、红颜祸水,成为后世女子祸水论的主要根据。针对汉成帝荒淫、后妃逾礼,刘向编撰孽嬖事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向《列女传》与女性题材琴曲之渊源与流变
收藏 引用
《歌海》2019年 第4期 32-37,46页
作者:潘斌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刘向《列女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独立女性记,历史影响深广,涉及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门类。《列女传》中的有虞二妃、启母涂山、楚王樊姬、鲁漆室女、宋恭伯姬、息君夫人、齐杞梁妻、鲁秋洁妇等八位女性及其生平事迹,在古琴音乐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贞节观流变--从刘向《列女传》到武梁祠“列女”画像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年 第9期42卷 101-104页
作者:马国贤 王卫东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汉代重孝、重丧葬,讲求“事死如事生”,这种厚葬重孝风气的直接产品就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石虽为墓葬的艺术,反映的却是生者对已逝之人的最高崇敬,而祭祀场所的选取设立及相关的礼仪制度所表达的则是对先祖的最大尊敬。在这种意识下,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孔子“抽琴去其轸”今训质疑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 第6期 19-23页
作者:吴跃华北京璇玑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1318 
孔子“抽琴去其轸”,出于《韩诗外《列女传》等文献中“阿谷处女”的故事。对于其中的“去”字,各本并无注释。今人释为“除去”“拿掉”“取下”等义,加之后文又有“有琴无轸”句,故从未有人质疑。然而从乐器学角度考察,弦乐器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向《列女图》与汉魏六朝列女图像
收藏 引用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 第2期34卷 78-82,156页
作者:朱明静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英国伦敦WC2R 0RN 
刘向的《列女传》、颂、图三位一体的形式编撰。与《列女传》文本并行的《列女图》,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套系统的列女图像,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图像教化统,成为汉魏六朝时期皇室和贵族妇女规范自身道德品行的教科书,确立了以儒家价值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