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呐喊》"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鲁迅文学中经济意识萌芽——以《呐喊》《彷徨》为例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5年 第11X期 55-56页
作者:杨春霞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谈及鲁迅先生,其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作用无人不知。然而,细窥其文中字里行间,其对时代的勾勒与渲染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立足于经济研究基础上,深刻剖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探究其文中萌芽的经济意识,对当代经济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节奏的三维呈现与分层解析——基于《呐喊》《彷徨》的文本考察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2期34卷 99-102,147页
作者:袁劲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为审美范畴的节奏,涵盖审美对象在急缓、显隐、宏纤等关系上错落而有致的搭配,并通过心物赠答以实现审美主体的共鸣体验。审美对象彰显的错落有致与主客体之间的平行共鸣,其中贯穿的核心要义正是节奏及其律动。以小说观之,这种节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彷徨》的悲剧性综论
收藏 引用
《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 第3期2卷 23-31页
作者:孟秀珍太原大学文法系山西太原030009 
《呐喊》《彷徨》的悲剧性表现和成因是多方面的,鲁迅的悲剧艺术观折射出其艺术创作及审美价值趋向,而其创作《呐喊》《彷徨》时的动因及思想哲学基点直接影响和导致了《呐喊》《彷徨》浓厚的悲剧色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1期14卷 18-25页
作者:齐海 
鲁迅的《呐喊》之所以至今仍广为流传,魅力不衰,除了人物典型塑造的成功和思想内涵深邃、艺术构思独特之外,也得力于作者白话语言运用上的功力。《呐喊》语言的显著特点是凝炼、质朴而又生动传神,它实际上是经过精心加工的艺术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彷徨》的命名艺术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1994年 第6期10卷 41-43页
作者:段留锁 
本文对《呐喊》《彷徨》的署名、篇名、地名、人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揭示出作者命名的深刻含义及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并对命名的总体特征作了简要的勾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
收藏 引用
《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 第3期16卷 30-33页
作者:王建华 马道衡晋中师专榆次030600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艺术地与其它诸种描写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其形式多样,可谓匠心独特。这一艺术形式起着塑造典型形象、表现作者观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徬徨》中运用句式的艺术
收藏 引用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4期17卷 103-107,79页
作者:立芬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第一个使用现代汉语进行小说创作的语言大师。多年来,对于《呐喊》、《徬徨》的语言艺术,人们已从多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句式特色却很少有人涉及。事实上,鲁迅在选用句式方面是有功力的。认真地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塑造人物形象的修辞艺术例析
收藏 引用
《德州师专学报》1995年 第1期11卷 32-36页
作者:韦丙海德州电大 
本文从人物的动作刻画、语言描写、神情表现特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试图归纳小说艺术表现成功的经验,结合实例,具体分析,意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与《徬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1991年 第4期 28-32页
作者:田祥华 
《呐喊》与《徬徨》主要反映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到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这一历史时期旧中国的社会生活现实。这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跨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呐喊》的价值
收藏 引用
《商界(评论)》2012年 第6期 86-87页
艺术品的价格或许是商品世界中最难理解的东西了。"跟我侄子画的东西差不多",正是在网友眼中的这样一副画,5月2日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行创下了世界艺术品的拍卖纪录——以1.199亿美元成交,超过了毕加索1932年的肖像画《裸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