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喜宴》"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喜宴》赏析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5年 第2期 117-120页
作者:吴新嘉上海戏剧学院 讲师 
早就听说台湾的《喜宴》是一部颇有特色的影片,曾荣获一九九三年西柏林电影大奖。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看到这部蜚声影坛的影片,并写下一点赏析心得。 一、构成影片的深层支点。 与所有三角恋的故事一样,《喜宴》的情节也沿用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析李安导演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以电影《喜宴》为例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2年 第36期 130-132页
作者:黄韵霖暨南大学艺术系广州广东510632 
李安导演的电影一直比较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在《喜宴》中,导演通过主要情节直接展现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通过主角对传统文化的遵从,间接展现了传统的纲常文化,通过中西文化的冲突,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且艺术的中国传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宴》看中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差异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2年 第14期 63-64页
作者:杨凤娟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李安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与艺术功底的电影导演,他有着中西方结合的文化背景与国际化的商业眼光,能够让他在好莱坞电影市场中创作出大量的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电影。在另一方面,道德礼仪是人类社会中生存的基本制度和形式,由于中西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宴》看中西同性恋亚文化的异同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5年 第12期28卷 75-76页
作者:尹炳兰 莫庆来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软件学院北京100191 
本文从《喜宴》的家庭故事分析中西同性恋亚文化的异同。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同性恋者受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约束,要完成与异性结婚、传宗接代的责任;西方社会遵循个人主义,同性恋者结婚生子的压力较小。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家庭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中西文化冲突中闪光的人性——影片《喜宴》的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
收藏 引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 第4期13卷 89-94页
作者:殷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从某种意义上说,《喜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李安电影,影片有着严格的顺时、线性叙事结构,紧紧围绕既定的冲突变奏出新的叙事动机和线索,并通过角色的塑造和人性的挖掘来完成叙事。从电影符号和叙事的角度出发,探究影片的冲突构建与和解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性别,话语,身份政治:《喜宴》的性别角色构建研究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前沿》2020年 第9期9卷 1338-1342页
作者:王若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 
女性主义旨在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并力图消除不对等的权力结构,助女性摆脱“第二性”的边缘身份。李安的作品在华语圈和英语世界都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艺术成就,也是文化研究的极佳文本。早期的“父亲三部曲”更是从细微平实之处,将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宴》中中西方性爱观与婚姻观的差异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3年 第10期26卷 143-143页
作者:朱莹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00 
《喜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电影讲述了在美国的同性恋儿子及其恋人,围绕结婚的问题,与其中国父母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电影中处处表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碰撞和妥协。本文主要从性爱观和婚姻观入手,浅析电影中中西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碰撞与融合——影片《喜宴》中视听元素对东方文化内涵的诠释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6年 第8期29卷 17-页
作者:张进滨州学院艺术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李安导演的《喜宴》,以同性恋爱的特殊方式为题材,巧妙运用视听语言元素,通过含蓄的镜头、平稳的运镜展示特殊的三角关系,简单、空灵的音乐处理及诗化的意蕴营造出对东方文化内涵的独特表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第五代导演及其艺术风格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1996年 第4期 94-97页
作者:陈飞宝 
台湾第五代导演及其艺术风格陈飞宝台湾第五代导演类似大陆的第六代导演,指1987年和1992年间升任、独立执导故事片的导演。自1982年台湾新电影浪潮以来,涌现新导演群有4波。80年代台湾涌现新导演的第一波,指198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安及其电影现象透视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7年 第2期 52-57页
作者:梅峰 
李安及其电影现象透视梅峰一、引言:“内在道家,外在儒家”的李安李安的影片从起步之初就与各类影展结下不解之缘,而每一次获奖,都积极推动了其影片的商业发行和票房成绩。这样,李安电影的成功兼具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其影片具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