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声声慢》"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曲独具匠心的生命绝唱——公开课《声声慢(寻寻觅觅)》品赏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25年 第6期 69-70页
作者:郑晓燕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本课主要通过“初读作品,体味愁情;诗词改写,鉴赏愁情;拓展延伸,深悟愁情”三个环节,对《声声慢》进行品读鉴赏。教学重点是对《声声慢》进行诗词改写,比较阅读,品味诗和词在语言、内容、抒情上的不同,理解词人“愁”的内涵,领会愁绪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李清照的《声声慢》看词的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和谐美
收藏 引用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4期16卷 69-72页
作者:顾凤威 
李清照(1084-约1155)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的一位女词人,她写的词,情感丰富,韵调优美,创意出奇,形象鲜明动人。张端义《贵耳集》云:“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声慢》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10年 第5期 17-18页
作者:吴圣贵江西于都中学 
教学设想:我一直以为教材每个单元编排多篇不同的课文,除了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诗文风采外,还有让授课教师有机会采用不同教法讲授的日的。因而,我在设计教学时,除了坚持一以贯之的原则,还会特意设计针对本课的教法流程。本课以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黄永熙艺术歌曲《声声慢》的音乐创作思维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 第4期 97-106页
作者:孙兆磊 留生曲阜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黄永熙创作于1945年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声声慢》对中西作曲技术的融合做了有益探索,体现在如下几点:由多段连缀构成的二部曲式;具有规律性的两种词曲律动关系;具有展衍特征的旋律建构以及旋宫转调;传统调性布局下有序的和声组织。作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声慢》教学实录
收藏 引用
《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11年 第1期 67-71页
作者:缪剑影福安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一节古代诗歌鉴赏课。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是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作品艺术表现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艺术语境下工笔人物画“趣味性”的表现探索--以《声声慢》系列作品为例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2年 第6期 I0008-I0009页
作者:覃丹丹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中国的工笔画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历经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相呼应的一套完整的表述体系和审美意识。工笔人物画则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摹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以其反映现实的独特手法,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清照《声声慢》叠词艺术探胜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3年 第3期 26-27页
作者:黄岳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灵魂深处的千古绝唱——李清照《声声慢》解读
收藏 引用
《作家》2008年 第4期 134-135页
作者:朱一华南阳理工学院 
《声声慢》是李清照最为有名的一首词,作者将家国之思、身世之慨,隐于深深的哀愁中,寓于凄清的词句里,如泣如歌,感人至深。同时词的艺术手法高超绝妙,富于音乐美和口语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绝望女子的自救心路——李清照《声声慢》新解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4年 第3期 52-55页
作者:方超群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词,各类宋词选本大抵皆有收录。有人称赞这首词是“千古创格,亦绝世奇文”,足见其在词史上的显赫声名。研读《声声慢》的阐释史,评论家们一般高度赞赏该词的艺术表现技巧,尤为其叠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声慢》的音乐特征和钢琴编配艺术
收藏 引用
《黑河学院学报》2021年 第5期12卷 164-165,170页
作者:田贞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经典代表作《声声慢》改编成的歌曲《声声慢》不仅曲式严谨合理,且调式调性都十分清晰平稳;歌曲旋律显得婉转凄楚,音乐节拍也丰富多变。这首曲目通过运用钢琴合理的编配渲染其歌曲情感、烘托其意境,是我国古典诗词被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