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太和正音谱》"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朱权《太和正音谱》研究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9卷 7-16页
作者:俞为民南京大学文学院 中国戏曲学会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不仅是古代戏曲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北曲,为后来产生的北曲奠定了体制上的基础,而且也是一部戏曲论著,对戏曲功能、北曲体制、曲作风格、杂剧题材等均作了论述,他所提出的戏曲风格论与杂剧十二科,对后世的戏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权在赤峰大宁故城撰写《太和正音谱》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08年 第1期 110-112页
作者:鲍音赤峰学院 
朱权在赤峰大宁故城撰写《太和正音谱》,说明明代时期赤峰地区有过元杂剧演出活动。《太和正音谱》——名《北雅》是北曲曲。朱权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太和正音谱》有两卷,选录北曲曲牌300多,是现存最好的北曲。书内并附有元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献整理的新思路——读《太和正音笺评》
收藏 引用
《书品》2010年 第4期 52-55页
作者:孙书磊 
关于朱权及其《太和正音谱》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姚品文教授此前已经出版了很有学术分量的两部专著,即《朱权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版)和《宁王朱权》(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姚品文教授的新著《太和正音笺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杂剧中“折”的理论确认与流动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3年 第13期 165-170页
作者:刘培金 吴婷婷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 
《录鬼簿》中将“折”用于剧本划分,《太和正音谱》中进一步明确“折”与“套曲”的对应关系,且完成了“折”的理论确认。实践中,“折”表现为与“楔子”的对应错乱和一折之中两个套曲的混乱用法,并且有套曲、科白表演、乐舞表演等多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曲制与曲会实践--戏曲审美的阶层区隔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22年 第4期 106-122页
作者:刘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系 
前言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借用赵孟頫的话对当时的杂剧从业者作出区分:杂剧,徘优所扮者,谓之娼戏,故曰勾栏。子昂赵先生曰:“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者,谓之戾家把戏。良人贵其耻,故扮者寡。今少矣,反以娼优扮者谓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大戏考》的出版实践及价值考论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3年 第5期 46-49页
作者:张霞中国戏剧出版社 
戏曲史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戏曲艺术传承传播的重要问题。“两宋迄金,南戏兴起,元及盛明,杂剧鼎盛,晚明迄清,雅部花部,前后辉映,在表演和创作方面,蔚为大观”1,而专为记载戏曲的表演和创作而写的著作却屈指可数,如段安节的《乐府杂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与《三国演义》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3期12卷 13-20页
作者:郭永江 
中国戏曲向与演义小说关系密切,常常是互为渊源。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自然更不例外,尤以对京剧影响最大。远在《三国演义》未成书前,敷衍“三国”故事的戏剧艺术已相当发达。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戏曲艺术初始形式的“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戏曲序跋之人物塑造论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0年 第2期 11-15页
作者:李志远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作为代言体的综合艺术.其本体要求在创作时进行行当脚色的分工和以对话体的形式构思谋划。这种对话的组织,必然要求有说话之主体——人或拟人的存在。如朱权(1378—1448)在《太和正音谱》中把杂剧分为十二科,除了“神仙道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郑廷玉杂剧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学海》2006年 第6期 205-208页
作者:马晓霓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郑廷玉是元代前期重要的杂剧作家,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杰出代表。现存孟称舜本、天一阁本和曹棟亭本《录鬼簿》(元代钟嗣成撰)都志其为“彰德(今河南安阳)人”。关于其杂剧名目的收录情况。盂称舜本《录鬼簿》收录21种,天一阁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与古琴的生命互动——论朱权及其“二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0年 第2期 69-74,158页
作者:徐子方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 
戏曲和古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它们一为趋俗一为崇雅,一为张扬一为内敛,体现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和生命品格,以"二"的编撰问世为标志,朱权可谓一身而二任焉。其分别于生命顺畅之早期和坎壈蹭蹬之晚年投身此两类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