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孟子》"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颜氏家训》语气副词继承中的发展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年 第5期 147-150页
作者:韩慧鸽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本文在对《颜氏家训》语气副词系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将其与先秦时期《孟子》中的语气副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总结出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而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揭示了语气副词在中古汉语中的发展状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齐桓晋文之事》的思辨说理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 第30期 84-86页
作者:李艳保山市民族中学云南保山678000 
《齐桓晋文之事》中“王道”与“霸道”对立问题的论述,关涉的是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臣子劝谏君王,必须选择恰当的视角、合适的言说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激化矛盾。文章巧妙选取君王关心的核心问题,于对比中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1996年 第1期 15-17页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等各家各派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其后这些学说都渐渐融合积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不过自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的封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包世臣学书观解析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2018年 第21期 48-49页
作者:赵冲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 
清代的金石学兴起,引发了一场古文碑版搜寻考证热潮,这也使人们对“二王”正统的书法有了新的思考。在阮元“南北二论”的影响下,北朝碑版进入了书家的取法视野。包世臣(1775-1855)便是一位积极探索如何学习和取法北碑的先行者。据包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国学观照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 第10期 43-45页
作者:杜广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书法家栾继生教授这样说过:“书法是一朵艺术奇葩,应该植根于沃土之中。如果把这朵奇葩插在花瓶中,就会渐渐枯萎。这片沃土就是文化。”同样,对古代经典诗文的研读与教学也应该植根于国学的沃土中。同学这个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寡人之于国也》互动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学语文》2012年 第4期 17-18页
作者:胡子扬安徽省屯溪一中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孟子《孟子》这部作品;章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字词句;背诵全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鱼与熊掌,能否兼得?——例谈初中历史预习文本的设计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 第4期 131-133页
作者:李优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31510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孟子》中流传很广的一句至理名言。孟子的话在告诫人们不能太贪心,事情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次要的而顾着重要的。作为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弈》(六下)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21年 第10期 53-55页
作者:柯向妹 金文伟(指导) 唐晴晓(指导)福建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 
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重点字的形、音、义,会写"援、俱、弗"3个字;学习"惟弈秋之为听"宾语前置句式。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3.学习朗读停顿表达文本内容的方法,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试论淮海戏《天下民心》戏剧冲突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21年 第2期 14-15页
作者:郭婧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孟子》有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简单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自古以来,民为邦本,历朝历代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3年 第6期 73-75页
作者:石群英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一、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传统经典研学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式学习的平台。如“《论语》《孟子》选读”,旨存用语文的眼光和文化的眼光来探究中华文化的精髓、经典中闪光的思想和人性的智慧,从中汲取生存进取的力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