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广艺舟双楫》"
64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晚清书家康有为书法综述
收藏 引用
《大众书法》2019年 第5期 12-19页
作者:张辉不详 
清代帖学衰微,碑学逐渐兴起,书法家们开始注重从前代的碑刻、墓志、钟鼎中汲取术营养,融入自身的书法创作中。康有为是晚清时碑学的大力提倡者,其著《广艺舟双楫》,尊碑抑帖,将清代的碑学推向了一个高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康有为的碑帖融合观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9年 第3期 64-117页
作者:金丹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 
康有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碑学''帖学'的概念,虽然此前有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提出南北两大流派,以及清人碑帖融合无意有意的实践,但最早明确提出'碑学''帖学'这一概念的,在康有为之前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芬满林——记中年书法家顾妙林
收藏 引用
《上海术家》1996年 第4期 59-60页
作者:孙琴安 
每当我看见顾妙林的书法作品刊登在《书法报》、《新民晚报》或《书法》杂志等报刊上,或者与赵冷月、任政等书法名家的墨迹一起出现在展览大厅和书法作品选集中时,在高兴和欣慰之余,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慨叹。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康有为碑学背景下的行草观及其问题
收藏 引用
广角》2020年 第2期 100-105页
作者:贾乾初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细细玩味和寻绎康有为建构其碑学体系的著作《广艺舟双楫》,可以很容易得出康有为对帖学并未真正否定的结论[1]。只不过,康有为将观察帖学的视角和立场放置在碑学的背景之下,他对于帖学问题的考察与评价都无法从他的碑学体系中剥离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康有为书法审美中的“气象”观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15年 第3期 52-54页
作者:卢仰广东省揭阳广播电视台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开篇就认为书法术:“可著圣道,可发王制,可洞人理,可穷物变。[1]这是把书法提升到极高的哲学地位上来,也是康有为对书法超乎前人的思维,更是对古代哲学中“技进乎道,,的大力肯定和阐释。书法术如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锐的书法及收藏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09年 第4期 17-18页
作者:子娟 
杨锐(字叔峤,1857—1898)的书法理论在晚清书学领域占有一定地位。清成丰前后,随着大量碑碣出土,“碑学大兴”,中国书法术进入了一个求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康有为在书法史上的贡献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2年 第3期 11-14页
作者:陆姗姗安徽省池州学院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书论家、书法家,尤其是他在书法领域中,有丰硕的论著及作品.《广艺舟双楫》求新尚变,融八了康有为的诸多革新求变的思想,犹如一场强劲的风暴一扫晚清书法界的疲靡之风,对晚清的书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宕逸神隽 疏放妍妙——《吐谷浑墓志》术赏析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0年 第3期 37-44页
作者:德安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今世所用,号称真楷者,六朝人最工,盖承汉分之余,古意未变,质实厚重,宕逸神隽,又下开唐人法度,草情隶韵,无所不有。”以康有为的观点,六朝人写得最好,六朝楷书很好地继承了汉代的遗法,保留着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然观视野下中国书法史的分期再论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17年 第6期 20-23页
作者:刘立士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从现存书论来看,书法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是汉唐书论的中心话题之一。这一时期,书法的发展经历了从汉字演变到书法自觉、从自觉到成熟的重要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形成了书法史上晋唐两座难以企及的高峰。正是因为自然是汉唐书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碑派书法峰的得与失
收藏 引用
《中国收藏》2007年 第6期 104-107页
作者:傅强 
民国时期是书法术发展的特殊时期。受清末以来“乾嘉学派”治学方法、“扬州八怪”变革创新和“西学东渐”继续深入的影响,“美术革命”运动适逢其时。经过清末至民初数十年的发展以及何绍基、赵之谦等著名碑派书家的影响,由碑版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