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拉奥孔》"
8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拉奥孔》之前西方文学研究的视觉维度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55卷 136-147页
作者:蔡熙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拉奥孔》之前的视觉再现理论为西方文艺的视觉研究奠定了基础。视觉再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视觉思维的模式。模仿说的视觉再现观认为,艺术家是现实的再造者,视觉与文本在本质上都是对世界的模仿,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奥孔》之后:文学研究的视觉维度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 第4期 11-15页
作者:付骁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莱辛出版《拉奥孔》之后,众多中西学者转而探索文学的"内部形式",开拓了文学作品的视觉再现这一新问题域。文学作品能够再现人类视觉经验的学理原因在于,视觉是语言之源,由于语言符号最基本的功能是代替眼之所见,语言艺术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奥孔在诗与雕塑中──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美学法则
收藏 引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4期21卷 51-54页
作者:马力 
拉奥孔在诗与雕塑中──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美学法则马力“拉奥孔”在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早是一个人的名字,在西方古典雕塑中是一座著名雕像群的名字,到18世纪又成了德国美学家莱辛的美学专著的书名。“拉奥孔”做为一种艺术的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朝闻视野中的《拉奥孔》
收藏 引用
《理论学刊》2007年 第1期 119-121页
作者:郝春燕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任何一种西方理论在中国生根,必须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莱辛的《拉奥孔》在王朝闻的接受中即展示了一种中国式的阐释状况。在《拉奥孔》中,王朝闻发现了对形而上研究方法的反对,发现了“不到顶点”的艺术魅力说,还从《拉奥孔》中寻找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奥孔》以来绘画现代性的开始、发展及含混
收藏 引用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年 第3期46卷 166-175页
作者:王文松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拉奥孔》是最早探讨绘画现代性的理论著作,已经从艺术自主性的探索角度延伸到了绘画现代性的主体维度,但存在着多种含混阐释,并且这些含混的阐释一直持续到当下的艺术现代性讨论中。本文立足于区分媒介、符号的社会文化内涵与艺术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读《草枕》——以其与《拉奥孔》的互文性为中心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 106-112页
作者:王广生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充满艺术论气息的小说《草枕》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品之一,而《拉奥孔》是德国启蒙思想家莱辛的美学名著,两者均以“诗与画的界限”为中心展开美学的阐发。不过,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影响关系,虽然从书的命名到主题的表达都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奥孔》: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叛逆者
收藏 引用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 第5期36卷 70-73页
作者:王世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群雕《拉奥孔》是古希腊雕塑艺术——希腊化时期末期的作品,它在主题表现和雕刻手法上都不同于古风、古典时期的作品。群雕以拉奥孔父子3人的厄运和抗争为主题,在雕刻手法上表现出了强烈写实倾向,这也构成了群雕独特的"和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鸟瞰他山之石——莱辛《拉奥孔》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历程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7年 第5期28卷 28-39,27页
作者:罗杰鹦 
“新文学之父”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卓尔不群的批评家兼剧作家。他的成就涵盖了戏剧创作、文艺理论和作品翻译三个领域。其《拉奥孔》自1766年问世以来,在德国掀起了研究与批评的热潮,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钱钟书对莱辛《拉奥孔》的误读或疏忽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 第3期 103-106页
作者:罗新河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读〈拉奥孔〉》是钱钟书的名篇,它对莱辛《拉奥孔》关于诗与画关系的论述进行了深入辨析与有力补充,然而这一切却是建立在对后者核心观念及由之生发的具体论点的疏忽或误读基础之上,它一定程度折射的是两者在时代和文学背景上的差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奥孔》与诗意图——以莱辛和苏轼为代表谈中西诗画美学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年 第5期 31-33页
作者:史雅琪东南大学艺术学系 
在中国和西方的美学理论中,诗与画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西方诗画美学的主流是强调二者的界限和各自的特征,中国美学则更强调诗与画的相似之处,并认为它们能够彼此渗透、互汲优点。我们试以莱辛和苏轼为代表来谈中西诗画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