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挂枝儿》"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冯梦龙尚真适俗的民歌观--以《挂枝儿》《山歌》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1年 第3期11卷 34-40页
作者:郭超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冯梦龙在心学理论启蒙孕育下,构建其情教思想体系及文学观念,他所辑录的民歌专辑《挂枝儿》《山歌》,以人性为基础,还原民歌之文体地位;以“从俗谈”为原则,“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以情真为艺术核心,崇尚自然、抑止雕琢;以传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民间文艺诙谐美学风格探析——以民歌《挂枝儿》为例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20年 第16期 41-43页
作者:杨海英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 
诙谐是通过滑稽、幽默、机智、俏皮等方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喜剧风格。《挂枝儿》就是这样一部体现了晚明民歌诙谐特点的优秀之作,它是万历年间兴起于民间的时调小曲,现存小曲近400首,为晚明通俗文学专家冯梦龙整理编著。苏联著名文艺理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歌《挂枝儿》的修辞格研究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10年 第29期 111-112页
作者:刘聪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民歌《挂枝儿》具有丰富真切的艺术魅力,受到市民阶级和文人的追捧,这和它大量灵活妥帖地使用修辞手法分不开。本文以冯梦龙辑评《挂枝儿》里的民歌为例。主要分析比喻、比拟、夸张、衬托这几种修辞格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任性而发 风情万种——《挂枝儿》、《山歌》初探
收藏 引用
《九江师专学报》2004年 第1期23卷 42-45页
作者:赵一鹤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小曲的传唱在明代蔚然成风 ,追溯其源 ,本属古代民歌一脉 ,其体式、曲调历史久远。小曲的风行是明代文坛一件盛事 ,它不仅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潮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冯梦龙民歌美学思想的价值意蕴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1年 第3期 87-91页
作者:郭超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明代民歌堪称一绝。冯梦龙编撰的《挂枝儿》《山歌》(1)是明代最优秀、最受欢迎的两本民歌集。他的民歌美学思想也集中体现在歌集中的序跋、注释与评论中。中国古代关于美与艺术的探讨从孔子开始便强调艺术的教化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明清时调小曲的艺术价值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 第5期 70-76页
作者:谢桃坊四川社科院文学所 
自明代宣德(1426—1435)之后,在中原、两淮及江南陆续出现新的曲调,如《锁南》、《驻云飞》、《闹五更》、《哭皇天》、《桐城歌》、《挂枝儿》、《银纽丝》等,它们配合通俗歌词而流行.这是新体的音乐文学,其曲调来自市井新创,不同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情真性 亦俗亦雅——略论冯梦龙民歌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 第2期12卷 50-52页
作者:田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明代通俗文学繁荣兴盛,民歌小调更是风靡一时,成为明代通俗文学的一奇葩。它受到了当时文人学士的极大重视。冯梦龙所辑的《挂枝儿》、《山歌》两部民歌集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生活内容,表现出强烈的自在、自由的民间精神,为文坛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冯梦龙在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3期16卷 53-59页
作者:蔚家麟 
本文认为,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般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更重要的是,作为民族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有意识地或不自觉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状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