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数学》"
6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巧用“课中例”,设计“问题串”——浙教版《数学》多边形(1)“问题串”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年 第11期 21-24页
作者:徐伟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2010年3月25日,我校进行了一次校本教研——市属优质课选拔.此次活动所选的内容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的'多边形(1)'.本人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并作了这节课的两个教学设计,经慎重考虑,最后选用了以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年 第3期 51-52页
作者:王逸卿浙江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中,认读像4:45、10:50、8:55等"几时差几分"的时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次研训活动中,笔者连续听了两节"认识时间"的课堂教学,两位教师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了相应的练习,但是因为练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等三角形”教学内容探讨——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三章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7年 第11期 19-22页
作者:徐久虎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 
1.1本章内容结构及特征(1)内容概述及知识结构本章主要内容是旋转、图案设计,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判定,直角三角形及其性质、判定,勾股定理以及作三角形.其知识结构如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改编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2018年 第20期 44-45页
作者:吴成业浙江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教材是文本解读的第一文本,但不是惟一文本。教师应善于创造性地解读教材、使用教材。通过对教材例题的有效改编,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数学教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人教版《数学》“你知道吗?”栏目编写的建议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2018年 第20期 54-55页
作者:张秀红福建厦门市同安区柑岭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1]在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不仅在知识和习题的编写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还专门开辟了"你知道吗?"栏目进行显性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发挥教材特色 渗透数学思想——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地版)教材特点
收藏 引用
《四川教育》1992年 第Z1期 25-26页
作者:戴家杰广汉市教研室 
重视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教材内容之中,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巾《数学》(内地版)的一大特点。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思维的前提,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因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实中见实效——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巧妙整合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年 第9期 16-18页
作者:张义沅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在今年参加的一次数学新课程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几位不同风格的教师上的同一节课,课的内容为七年级《数学》(上)第六章第三节“感受100万”.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他们精心设计的课件的辅助下进行教学,这些课表面上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阅读性”材料浅析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3年 第1期 17-18页
作者:马建 朱昌宝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无论是从内容设计还是资源运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取材新颖、贴近生活、注重运用、开拓视野.整套教材融趣味性、知识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动手"做"数学的实施途径--基于"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学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年 第11期 54-57页
作者:孙朝仁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背景介绍2013年12月11日,笔者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的“名师课堂”开设“物体位置的确定”(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研讨课,并进行了网络直播研讨。活动由江苏省教研室董林伟副主任主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学实验应把握的四个要点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年 第9期 30-32页
作者:黄彪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又一条重要路径,顺应了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能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喜爱数学。然而,数学实验在实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