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化苦旅》"
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解析《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3期 158-160页
作者:朱小静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文化苦旅》内涵丰富深邃,探索人性最深处,追寻人生真谛,其语言平淡蕴藉,但平淡中又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气势,无限诗意与美感融入其中。语言层次多,深刻厚重,从文化传统出发,既有充沛的人文意识、又有冷峻的理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散文:从“写什么”到“怎么写”──兼论《文化苦旅》的文本意义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1期 1-7页
作者:徐成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散文的超越——论《文化苦旅》
收藏 引用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2期14卷 47-53页
作者:黄伟 
余秋雨依仗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以其卓越的创造突破了当代散文的某些程式。我们期待他新的超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另一本“文化苦旅”——读《文化圣旅》
收藏 引用
《新闻实践》2012年 第5期 70-71页
作者:成放不详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开一代散文新风,曾风靡一时。他在卸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官衔后,走遍神州山山水水,以一位文化学者的深厚学养和独特视角,用丰富的文化感悟力与艺术表现力,开展了一场人文遗存、山水风物与历史精灵的对话。尽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创作特色
收藏 引用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1期 46-47页
作者:冯自变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本文从三方面对余秋雨《文化苦旅》创作上的独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一,寓理性思考于抒情的笔调之中,使议论更富情趣,可读性强;其二,不拘史实细节,不作表面描述,着力自由抒写与挥发;其三,合乎情理的丰富的艺术想象,激活笔下的人与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余秋雨《文化苦旅·都江堰》的追问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9年 第4期 50-56页
作者:卿鸿宾 钱玉趾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省科学技术学会 
余秋雨是著名文化学者,其《文化苦旅》曾被上海读者评为“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而《都江堰》是该书的名篇之一。不过,该文对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主要功能等的叙述存在偏差;对索桥的建造材料、“四川平原”的指称等明显不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秋雨:从《文化苦旅》到《行者无疆》
收藏 引用
《北方作家》2013年 第4期 66-69页
作者:李汝保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自序中写道:"我早期的散文还有一点‘做’的痕迹,容易碰擦到我已经离开的某些领域,这次终于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白了。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谈《文化苦旅》
收藏 引用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2期7卷 1-2页
作者:余秋雨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发表在一九八八年《收获》(1—6期)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共14篇,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本校中文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我们认为,《文化苦旅》这组散文,对苍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理性思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苦旅》看中国当代文化特质
收藏 引用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17年 第5期 73-74页
作者:朱兴杰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 
从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开篇的《新版小叙》中可以推测出,大约在1990年的时候,这位当时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游记散文的大胆开拓——试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 61-63页
作者:郭长德 
我国的游记散文,无论是历史之悠久,还是创作之丰富,品格之精美,都是可以骄傲于世界的。但时代到了今天,我国的游记散文似乎尚未能走出既有的模式,或写景状物,叹大自然之奇观;或借景言情,吐心中之郁积;或穿插历史掌故,发怀古之幽情;或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