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史通义》"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史通义》“圆神方智”说发微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 第6期 63-66,86页
作者:章益国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史体”分类有两种:“体类”和“体性”。《文史通义》以“圆神方智”定史学两大宗门,实际上是在《史通》“六家二体”的“体类”之分外,提出了“史体”“体性”的分类范式。这种分类范式把历史学与史家的主体性挂钩,与西方现代“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发乡土教育资源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收藏 引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年 第10期 52-55页
作者:龚哲山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351100 
战国思想家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子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近代史学家章学诚《文史通义》载:“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乡土教育资源是指个人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古迹、自然景物、地名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战国诸子散文对《周易》《诗经》文学特征的继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 第18期 14-16页
作者:李滟泽山东师范大学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谈道:“《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然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周易》的“取象”和《诗经》的“比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都对战国诸子散文的创作意义重大,现对三者进行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术中心论的理论建构——章学诚“文德”新探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22年 第5期 76-83页
作者:陈光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传统学术视野下对“文德”的考察,以“心术”为勾连,以“史德”释“文德”,进而形成创作论和批评论两个领域的理论诠释,最终落脚于作者与批评者的态度与方法。以“史德”释“文德”的诠释方法未能尽章学诚“文德”的全部内涵,创作论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书法意象的创造——兼论书法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3期11卷 75-78页
作者:王荣发华东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特征。书法作为艺术,当然也具有形象性。形象的塑造有具象、意象、抽象之分。书法不是具象的,它不象具象艺术那样细腻地描摹或再现具体事物的整体形象,但在审美欣赏上又有着类似具象艺术所具有的直观性。书法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章学诚文艺思想中的“神妙之境”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 第7期40卷 26-27页
作者:邢业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辩似》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神妙之境",认为其以充足的学识为基础,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通过心领神会、偶然得之实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范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曲海词山慰平生——我与戏曲志史论的结缘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21年 第1期 46-63页
作者:徐宏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我研究戏曲已四十多年,除文献考证外,更喜田野调查,入时人罕至之地,搜民间一手资料,撰学界冷门之作。涉及志、史、论三个领域,粗浅的体会是:志为基础,史从志生,论从史出。志为基础方志学家章学诚《文史通义》称"志属信史",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读《画学丛证》
收藏 引用
《美术之友》1999年 第5期 10-11页
作者:舒士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话文百人百论”四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章太炎、王国维、黄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 第4期 245-256页
作者:李春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章太炎在整个20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是否产生过可以与过去三千年中国文化史上经典著作比肩的作品,如果有,是哪一部书?这是争议很大且见仁见智的问题。章太炎出版于1910年的《国故论衡》,可能是其中一部。对于这部书,胡适评价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