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望长城》"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标指电视文化类纪实节目的创新方向--电视文艺“星光奖”文化类纪实节目评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09年 第12期 4-5页
作者: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 
在电视文化类纪实节目发展繁荣的历程中,曾经出现过《话说长江》、《望长城》、《丝绸之路》、《故宫》等一大批灿若云锦的佳作,历史追溯、现实关照、文化思辨和家国情怀的表达成为它们共有的内容诉求,创新表现手段、变革视听表达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反向影响”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3年 第5期 77-80页
作者:段晓超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一'如何使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这曾是20世纪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样的话语基础并非空中楼阁,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确乎赢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故事性:电视纪录片的永恒魅力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1年 第4期 46-47页
作者:王晓实 唐爱萍 
纪录片就是真实的人和事,通过你的创意,把它罗织在一起,说明一个思想,讲一个故事,它不是假话,不是套话,不是废话,它是真人真事.'一句话,纪录片就是讲述真实的故事.故事性是纪录片的灵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流变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9年 第6期 58-59页
作者:邰子剑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的作品。'(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记录片的诗学之辨
收藏 引用
《新闻知识》2006年 第11期 64-65页
作者:宋陟刚西安电视台音乐综艺频道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第一次喊出了“打倒‘解说词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口号。因为“以词为主,音乐铺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的分层“呈现”
收藏 引用
《有线电视技术》2012年 第8期19卷 92-93,95页
作者:王蕾天津电视台<都市节拍> 
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是历史上第一个对纪录片下定义的人。他在1926年1月一篇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首先使用了documentary一词。他认为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纪录片大众化走向思考
收藏 引用
《新闻传播》2007年 第1期 68-69页
作者:王秋馥 任慧 许冰黑龙江电视台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望长城》为标志),兴盛于整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时至今日,电视纪录片虽然不乏佳作出现,但在创作上依然呈现出了发展迟缓的状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里的故事元素
收藏 引用
《记者摇篮》2013年 第3期 34-35页
作者:吴喆辽宁广播电视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理论界还对纪录片是否存在故事争论不休的时候,影视艺术领域却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纪实风格;二是纪录片向故事片接近,青睐于故事性。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是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