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榆树下的欲望》"
4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榆树下的欲望》及其中国戏曲改编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7年 第6期 41-49页
作者:朱雪峰 刘海平南京大学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榆树下的欲望》(1924)两度被改编成中国戏曲,承担改编的剧种分别是川剧与河南曲剧,其演出史反映了戏曲在过去三十年乃至一个世纪里经历的诗学、美学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变迁。本文对改编版本与原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榆树下的欲望》:极致的悲剧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09年 第3期 77-78页
作者:朱翠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06级博士生 
在汉语界,人们对奥尼尔及《榆树下的欲望》的研究始终抱着极大的热情,诸如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历史学的方法被引入研究领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丰富多棱的艺术世界。纵观各家观点,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归类:一是伦理批判,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象征艺术手法探究
收藏 引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6期 119-124页
作者:叶青 黄文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13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由于受到20世纪初期出现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不仅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更揉入了许多寓意深刻的象征成分,这使得该剧本蕴涵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同时也是对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局限于现实生活的表象描写的一次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欲望·沉沦·救赎——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1998年 第5期 51-52页
作者:周维培 
1924年,尤金·奥尼尔创作了《榆树下的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巨大的艺术魅力逐渐被人们认识。现在该剧被视作奥尼尔20年代的最佳作品,“第一部希腊式悲剧”;“第一部真正的美国历史剧”;甚至还有学者认为它是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欲望之渊·残酷之美·温暖之光——论《榆树下的欲望》之经典意义与美学意蕴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8年 第2期 58-61页
作者:韩传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宿州学院文学院 
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著名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以其深刻的思想蕴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榆树下的欲望》营构了一个巨大的意蕴空间,欲望之渊、残酷之美和温暖之光是这个意蕴空间中三个互动互渗的层面,忽视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榆树下的欲望》中人物的需要层次解析
收藏 引用
《戏剧丛刊》2004年 第3期 90-91页
作者:石嵩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马斯洛和他的需要理论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几乎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榆树下的欲望》舞台艺术与其对话性之关联
收藏 引用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4年 第2期 213-227页
作者:李慧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尤金·奥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实验型戏剧作品,《榆树下的欲望》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舞台艺术上,都是奥尼尔大胆的戏剧实验。巴赫金将戏剧排除在对话型作品之外,仅承认中世纪宗教神秘剧具有形式上的对话性。奥尼尔亲自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话剧《榆树下的欲望》表演中的形体语言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年 第14期1卷 62-63页
作者:王祖珩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表演者可以通过形体语言,让观众深入了解话剧人物的性格。本文以话剧《榆树下的欲望》为例,分析话剧演员在表演该话剧时所采用的形体语言,并提出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选材·把握·挖掘──谈排练教学片断《榆树下的欲望》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 第3期 73-75页
作者:牛娜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探微——以《榆树下的欲望》的表演片断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0年 第12期 42-43页
作者:章品福建人民艺术剧院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其艺术效果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来呈现,而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形体语言在观众眼里是最直观的。优质的形体语言能够让表演者互相理解彼此的内心情感,提升表演的呈现效果和感染力,从而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剧体验。以下笔者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