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潘金莲》"
4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潘金莲》: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热点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3年 第4期 58-62页
作者:黄光新 
2002年7月20日,《成都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平反”》为题,报道了“今年一篇立意另类的高考作文”《潘金莲的选择》“从20多分改判为58分”的曲折经历。作者提出“潘金莲是选择武大郎还是西门庆”这样一个具有人文色彩、人性内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传承中重塑经典《潘金莲》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4年 第10期 34-35页
作者:忻颖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海昆曲团将推出由昆三班的青年艺术家沈昳丽、袁国良领衔主演的《潘金莲》。这次《潘金莲》的再次排演,由老艺术家梁谷音、计镇华和刘异龙担纲艺术指导。原班的创作人马亲自挂帅传承,结合青年演员的表演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潘金莲的形象定位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1998年 第3期 24-25页
作者:宋培宪山东聊城师院 
潘金莲”其人,知名度甚高,在中国几乎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首先源于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创造:由美丽、单纯的使女,到嫁给“面目丑陋”的武大郎为妻,由挑逗小叔子遭到训斥,到与西门庆调情、通奸,直至与王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话剧《潘金莲》的创作
收藏 引用
《剧本》2010年 第3期 77-78页
作者:王延松沈阳师范大学 延松剧场艺术研究所 
话剧《潘金莲》是我和刘春2006年就写得的剧本。不知道是《潘金莲》错过了谁,还是谁错过了《潘金莲》,这个剧本的中文版本一直没能上演,反而是英文版2008年在美国上演了。现在发表的就是经过英文版创作演出的两幕话剧《潘金莲》的原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个潘金莲艺术形象比较分析——兼论荒诞川剧《潘金莲》艺术得失
收藏 引用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2年 第2期10卷 45-48页
作者:林世芳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辉煌名著。施耐庵用他那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其中,潘金莲便是这流金溢彩画廊里的一个成功艺术典型。她不幸的遭遇,错误的选择,及其沉沦堕落,给人印象尤为深刻。长期以来,人们对潘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新创豫剧《潘金莲》的舞台调度
收藏 引用
《艺海》2014年 第4期 35-38页
作者:张卓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舞台调度是导演工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杨非认为:“舞台调度就是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也是构成造型语汇的因素和基本形式(杨非《中国戏曲导表演专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第62页)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说:“导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人游》和《潘金莲》:相隔300多年的心灵共鸣
收藏 引用
《潍坊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12卷 42-44页
作者:刘晓玲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化人游》是作家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潘金莲》是作家魏明伦的戏剧作品。丁耀亢和魏明伦这两位相隔300多年的作家,可能是基于相似的人生经历,也可能是基于相似的艺术追求,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化人游》和《潘金莲》为他们的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事今观 经典再现——论魏明伦川剧《潘金莲》的台湾展演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年 第1期33卷 97-100,108页
作者:徐蔚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1980年代末,魏明伦创作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演出后在剧界内外引发强烈反响。1994年、2018年台湾复兴剧团、台湾京昆剧团两度改编搬演该剧,彰显了台湾和大陆文化界对传统女性议题不同的解读面向,烙刻台湾剧场独特的表演风格。《潘金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欧阳予倩戏剧作品中的西方戏剧色彩——以《回家以后》《潘金莲》《屏风后》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 第11期 41-44页
作者:蒯思远东莞城市学院 
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们大多因留学经历而广受西方戏剧的影响。作为一名东西方文化兼容者,欧阳予倩为戏剧艺术奋斗了一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戏剧作品。本文就以欧阳予倩的三个戏剧作品《回家以后》《潘金莲》《屏风后》为例,分析探讨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闽剧《潘金莲》的舞美设计
收藏 引用
《艺海》2009年 第6期 75-75页
作者:郑凡福建省实验闽剧院 
舞台美术的发展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传统与革新不是对立的,传统是在革新中继承和延续,革新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突破与发展。在闽剧《潘金莲》的舞美设计创作过程中,我们既不“固守”传统,也不“否定”传统,而是在继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