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炎黄风情》"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炎黄风情》看民间音乐艺术化创作模式的成功之道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7年 第1期 173-178,185页
作者:杨正君星海音乐学院 
《炎黄风情》的创作中,鲍元恺以民间歌曲旋律为基础素材,通过结构、和声、织体、管弦乐配器等方面专业作曲技术手段的艺术化加工,使原民歌的艺术性大幅提升,从而创造性地激活了传统民间音乐的当代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鲍元恺音乐创作的“民族语言”——从《炎黄风情》谈起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4年 第4期 4-9页
作者:伍国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小引"音乐,是世界共同语言",这一说法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音乐学家的质疑。这是因为,随着现代化的接近与到来,世界各国各民族艺术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文化构成中的音乐艺术,与生俱来就处于文化多元的环境之中,虽然彼此之间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炎黄风情》中民间歌曲的艺术化处理手法
收藏 引用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年 第4期 27-28页
作者:姚晓婷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是一部以我国六省区的30余首不同风格的民间歌曲旋律为素材。用中、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对其进行艺术化加工,并以管弦乐组曲形式呈现的经典巨著。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来诠释中国民歌的深刻内涵,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炎黄风情》音乐形态探析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9卷 103-109页
作者:张鑫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艺术系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通过对《炎黄风情》音乐形态的分析,研究鲍元恺先生是如何巧妙地使西方近现代创作技法与中国五声性风格旋律相协调,并促进民族风格和声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鲍元恺管弦乐曲《炎黄风情》民族性体现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8年 第9期 105-107页
作者:关丽娜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作曲家鲍元恺在交响乐的创作上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西洋管弦乐创作当中,其中,他创作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正是一部将中西方音乐元素融合的作品。作曲家将我国不同地区原汁原味的民歌融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鲍元恺《炎黄风情》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9年 第24期32卷 84-86页
作者:黄爽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炎黄风情》是音乐家鲍元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当代中国管弦乐中最具民族气息的作品。《炎黄风情》巧妙地将民族音乐与西洋管弦乐融合了起来,既有民族性,也有世界性。基于此,本文以鲍元恺《炎黄风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作曲家与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鲍元恺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五)
收藏 引用
《乐器》2004年 第5期 44-46页
作者:赵姗姗中央音乐学院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著名的四川民歌。作者借鉴西方印象派作曲技法,通过复杂、多样的和声配置表现民歌的意境,五次重复主题,分为三个段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民族音调与西方演奏技法的融合--以鲍元恺《炎黄风情》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1年 第21期 72-74页
作者:潘谊华南理工大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且内敛的民族,在古代军事、医学、文化等方面都留下了举世瞩目的传说,在音乐领域方面也开出了许多灿烂的花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到现在依旧是我们弘扬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精神的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鲍元恺钢琴曲《炎黄风情》中《小白菜》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年 第2期 59-61页
作者:刘金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炎黄风情》是鲍元恺先生创作的一部大型的优秀音乐作品,鲍元恺先生在第一乐章中共采用了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取自河北民歌《小白菜》,第二个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哭五更》的旋律重新改编、创作的。他通过改变旋律的音区、变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歌主题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以钢琴组曲《炎黄风情》为例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3年 第1期 70-73页
作者:张家钒韩国白石大学 
钢琴创作民歌化越来越成为现代钢琴创作的新思路,《炎黄风情》钢琴组曲是由鲍元恺先生《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1990年完成,1991年首演)改编的,全称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这首作品在2008年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