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瓶》"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爱情之花在青春凋谢中枯萎——试论郭沫若《瓶》的主题意蕴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 第2期 139-142页
作者:王鸣剑渝州大学中文系 
通过对郭沫若的恋爱观、艺术观及作品本身的分析 ,可以发现 ,《瓶》并非是“纯粹的爱情诗集”、“感情的实录”和“苦闷的象征” ,而是诗人在自我感情经历触动下 ,在综合了同代人的共同感受的基础上 ,经过理性过滤后写下的一曲有感于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瓶》的研究述略与文学史形象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2014年 第2期 36-41页
作者:叶大翠 颜同林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诗集《瓶》是郭沫若在《女神》之后出版的唯一一部描写爱情的诗歌小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郭沫若创作的其他诗歌集子有所不同。此诗集自问世以来,评论界对于它的评论一直褒贬不一,其文学史形象也在贬抑与褒奖、单一与丰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郭沫若《瓶》的思想和艺术
收藏 引用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 第4期21卷 47-50页
作者:王琪玖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西安710054 
郭沫若写于1925年春的抒情长诗《瓶》,长期以来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瓶》所呈现出来的秀逸婉丽的艺术风格,与《女神》的雄奇豪放的艺术风格互为表里,完美地显现了郭沫若诗歌艺术的美学风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瓶》:爱情中创造人格的杰作
收藏 引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3期16卷 43-47页
作者:陈鉴昌 
关于诗歌特有的内容,郭沫若既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又强调“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文艺论集·论诗三札》),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即情感是人格的表露和外形,人格是情感的源泉和内核。如果说,《女神》以渲泄火山爆发式的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情之花在青春凋谢中枯萎——郭沫若《瓶》创作探源
收藏 引用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4期15卷 61-64页
作者:王鸣剑渝州大学中文系重庆市400020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的恋爱观、艺术观及作品本身的分析,认为《瓶》并非是“纯粹的爱情诗集”、“感情的实录”和“苦闷的象征”,而是一曲有感于青春易逝的挽歌,是中年男人面对妙龄少女的爱情所生发的沉重、无奈与悲哀的复杂感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诗歌创作灵感探秘
收藏 引用
《黑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 第6期 68-72页
作者:卿启富四川省乐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灵感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思维现象,它曾经给艺术家、科学家带来了巨大的创造力,帮助他们走出了困惑,因此,它一直倍受赞扬,并且,被一些人神化了。奇妙的灵感之谜,在诗人郭沫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他认为,“诗当由灵感迸出”,光凭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