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百家讲坛》"
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百家讲坛》电视栏目一瞥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09年 第12期 47-48页
作者:张斌 徐剑龙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在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矛盾最惹人议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大众”与“精英”之间的处境很是尴尬。这种情况在《百家讲坛》这一节目身上体现得十分充分。本文就此作具体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家讲坛》与“文化时潮”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 第6期31卷 100-103页
作者:桂青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在某种程度上,中央电视台的全部节目构成了中国当代主流社会的缩影,而《百家讲坛》作为其中有着特定文化内涵的栏目,则可以称之为当代主流文化的特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家讲坛》的语言艺术对初中历史教学即时评价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山东教育》2014年 第1期 44-45页
作者:俞春晖 朱佳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实验中学 
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以来,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触:无论教学设计如何精美,无论课件如何华丽,甚至无论我上课如何投入,课堂气氛却总是不温不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家讲坛·说聊斋》节目的编排策略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07年 第1期 44-45页
作者:韩律勇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2005年,央视第10套节目《百家讲坛》栏目,共播出《说聊斋》系列节目14期。本文对《百家讲坛·晚聊斋》系列节目进行客观统计分析,试图了解和把握节目编排方面的策略,并解读经过电视化处理后讲演的艺术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家讲坛》受众审美接受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1年 第13期 89-90页
作者:王振兴 韩强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百家讲坛》诉诸于电视这个媒体,就要更好地发挥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将艺术与审美充分的结合,同时要对受众的心理需求、审美取向有更好的把握,才能使栏目越做越有生命力,才会使栏目更受观众青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是做“秀”,还是传承——谈名牌电视栏目《百家讲坛》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8年 第8期 79-80页
作者:郭丽娟 徐彦捷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功在于准确的栏目定位、恰当的选题以及新颖的表现手法。《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有其更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是电视文化和电视"神话"的一种象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家讲坛》文学类系列节目的编排策略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 第1期 56-60页
作者:韩建勇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广播影视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百家讲坛》当前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在央视网站几个栏目中,它的点击率始终名列前茅,由此可见它在受众群体之间的影响。那么,作为一档文化教育类谈话栏目,它是怎样做到深入对社会心理的满足而构建大众话语空间的呢?这最终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家讲坛》:新世纪的“鸳鸯蝴蝶”
收藏 引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 第6期29卷 8-12页
作者:罗四鸰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百家讲坛》作为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融合的典型个案,"鸳鸯蝴蝶派"和"百家讲坛"作为两个时期大众文化的代表,都出现在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境遇都是知识分子边缘化;上个世纪的"鸳鸯蝴蝶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励志北漂”何以引领中国书画市场?——与吕立新谈《百家讲坛》催生“齐白石现象”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0年 第5期 106-108页
作者:张天羽《艺术市场》编辑部 
2010年3月4日,《百家讲坛》开播9年来首次涉及中国传统美术题材,播出了由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秘书长吕立新主讲的《水墨齐白石》,在收视率一路攀高的同时,一股“齐白石现象”悄然荡漾开来。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长须华发、仙风道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书和《百家讲坛》——从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说起
收藏 引用
《曲艺》2008年 第5期 34-36页
作者:金芳 
1985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田连元以一部长篇评书《杨将》登上电视荧屏,开电视评书艺术之先河,在社会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北京播出时还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此后,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相继开办电视评书栏目,每年有数十部长篇评书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