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主题词=《石鼓文》"
5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石鼓文》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2019年 第37期 33-36页
作者:吴健淮阴师范学院书画创作研究所 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 江苏省国风书画院 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 淮安市佛教协会 淮安市书法家协会 淮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石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秦人遗留下的石刻类书法经典范本。其用笔中锋内敛,裹锋涩行;笔姿虚和简朴,苍茫稳健;意态古雅生动,绚烂无邪;字内空间匀和简净,平中寓奇;字形结体势纵意方,端庄凝重;字法稳定,籀正宗。全章法布局工稳严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燕昌翻刻天一阁本《石鼓文》始末及影响
收藏 引用
《艺术工作》2018年 第4期 75-79页
作者:刘晓峰 
光绪壬寅(1902)秋,褚德彝(1871-1942)在苏州觅得一石鼓拓本残片,审其藏印知为同乡魏稼孙旧藏。同时,又得张燕昌(1738-1814)手书石鼓文训释一纸,上有钱大昕按语。褚氏大喜,遂将两件古物亟付装池并作跋以记金石墨缘。钱大昕按语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鼓文》对近代书家的启示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2年 第6期 J022-J024页
作者:夏长先 
《石鼓文》为现存最早的字刻石,自唐初在陕西凤翔被发现后,杜甫、韩愈、韦应物等对其倍加赞颂。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一乃开阖古,畅其纤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镂铁,而端姿旁逸,又婉润焉.”康有为《广艺舟双揖》赞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兹刻画年复年,心摹手追力愈努”--吴昌硕的《石鼓文》及其篆书艺术
收藏 引用
《紫禁城》2018年 第4期 74-93页
作者:尹一梅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唐宋以来,书家学篆视《石鼓文》为正宗,其浑穆的体态、钢筋铁骨的线条、方正严谨的结体为篆书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特别是碑学兴盛的清代,杨沂孙、吴大潋、吴昌硕等人都曾于《石鼓文》得益,但以数十年精力临习不怠并终至专精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鼓文》对吴昌硕书法及绘画创作的推动
收藏 引用
《国画家》2015年 第1期 60-61页
作者:齐彦 
在中国书画史上,吴昌硕是一个通过写通《石鼓文》一碑而成就个人艺术风貌的特例。对于《石鼓文》,吴昌硕一生临习不辍;他临习《石鼓文》实际上是寻找其艺术风格转换契机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对《石鼓文》的临习为其书法、绘画风格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鼓文》结体之传承性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3年 第4期 156-157页
作者:于若溪陕西师范大学 
《石鼓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字之一。石鼓共10只,高二尺,直径一尺有余,形状像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中多言渔猎之事,敝又称它为“猫碣”或“雍邑刻石”。其十分别以鞴刻有10首为一组的四言诗,对其顺序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进《石鼓文》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8年 第1期 41-44页
作者:傅亚成 
  《石鼓文》乃先秦遗物,是刻在十个石碣上的渔狩字,故称石鼓文.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字,有"碑刻之祖"的美誉!属大篆体系,也是大篆的唯一法则.其字内容是歌颂秦君田狩渔猎之诗,故又称"猎碣字".《石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吴昌硕《石鼓文》交易探析清末民初篆书消费风尚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4年 第14期 56-61页
作者:郭倩如西南大学 
吴昌硕的《石鼓文》篆书是其书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昌硕晚年的声望与社会影响力,加之《石鼓文》风格的雅俗共赏,以及众多藏家的竞相购藏与赞助,共同推动了吴昌硕《石鼓文》的交易,使其在清末民初的上海书画市场中占有突出地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纸寄贞石——盛昱监拓《石鼓文》考略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8年 第9期 168-175页
作者:焦傲 
石刻之祖《石鼓文》自唐初重现以来,其善拓传世至今者屈指可数。天一阁博物馆编《石鼓墨影——明清以来c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捃存》一书,收录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末期原石拓本十四种,太半庋藏博物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名家临名帖——吴昌硕临《石鼓文》(六)
收藏 引用
《书法》2014年 第10期 70-71页
《石鼓文》原湿阴阳趍趍□马射之族族如虎兽鹿如多贤陈禽吾获允异癸零雨流迄盈盈渫济君子即涉涉马流汧吴昌硕为开宗立派的大家。大凡开宗立派者,必功力深,眼界高。唯其如此,才能真化古,只有化古,才可能真出新。入古深是历史上所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