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石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秦人遗留下的石刻类书法经典范本。其用笔中锋内敛,裹锋涩行;笔姿虚和简朴,苍茫稳健;意态古雅生动,绚烂无邪;字内空间匀和简净,平中寓奇;字形结体势纵意方,端庄凝重;字法稳定,籀文正宗。全文章法布局工稳严正,行列整齐,列兵布阵肃穆泰如,通篇一派博大宽厚意蕴。《石鼓文》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书法艺术价值,作为最早的石刻文字,其“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介乎大篆与小篆之间的特殊历史地位亦值得研究与关注。
摘要:光绪壬寅(1902)秋,褚德彝(1871-1942)在苏州觅得一石鼓拓本残片,审其藏印知为同乡魏稼孙旧藏。同时,又得张燕昌(1738-1814)手书石鼓文训释一纸,上有钱大昕按语。褚氏大喜,遂将两件古物亟付装池并作跋以记金石墨缘。钱大昕按语云,"此说至精确不易,可谓实获我心矣"。
摘要:《石鼓文》为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自唐初在陕西凤翔被发现后,杜甫、韩愈、韦应物等对其倍加赞颂。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一乃开阖古文,畅其纤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镂铁,而端姿旁逸,又婉润焉.”康有为《广艺舟双揖》赞日“《石鼓文》则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
摘要:唐宋以来,书家学篆视《石鼓文》为正宗,其浑穆的体态、钢筋铁骨的线条、方正严谨的结体为篆书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特别是碑学兴盛的清代,杨沂孙、吴大潋、吴昌硕等人都曾于《石鼓文》得益,但以数十年精力临习不怠并终至专精独擅者,当数吴昌硕……
摘要:在中国书画史上,吴昌硕是一个通过写通《石鼓文》一碑而成就个人艺术风貌的特例。对于《石鼓文》,吴昌硕一生临习不辍;他临习《石鼓文》实际上是寻找其艺术风格转换契机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对《石鼓文》的临习为其书法、绘画风格的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石鼓文》是经郭沫若、唐兰等众多专家学者的考证,大家一致认为其为先秦时期的刻石,是记述秦国国君游猎活动的文字,故亦称"猎碣"。
摘要:《石鼓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之一。石鼓共10只,高二尺,直径一尺有余,形状像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敝又称它为“猫碣”或“雍邑刻石”。其十分别以鞴文刻有10首为一组的四言诗,对其顺序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前人根据各石上残存的文字分别将其命名为“淠沔”“需雨”‘‘而椰”‘‘作原”“吾水”“率工”“田卓”等。①《石鼓文》自唐代被发现以来,历尽沧桑,有的鼓已残泐殆尽,近代拓本只余200多字。关于《石鼓文》的县体书写年代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但大都认为应腻春秋晚期的可能性最大②其书法风格上承西周金文书法特色,下启秦篆,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要: 《石鼓文》乃先秦遗物,是刻在十个石碣上的渔狩文字,故称石鼓文.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有"碑刻之祖"的美誉!属大篆体系,也是大篆的唯一法则.其文字内容是歌颂秦君田狩渔猎之诗,故又称"猎碣文字".《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余绪,下启秦篆之辉煌,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长河中可谓举足轻重,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被历代书家奉为圭臬.……
摘要:吴昌硕的《石鼓文》篆书是其书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昌硕晚年的声望与社会影响力,加之《石鼓文》风格的雅俗共赏,以及众多藏家的竞相购藏与赞助,共同推动了吴昌硕《石鼓文》的交易,使其在清末民初的上海书画市场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消费群体下沉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清末士人崇古尚朴的金石趣味与沪上市民趋新好异的审美心态相互交融,激发了清末民初的篆书消费风尚,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书画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石刻之祖《石鼓文》自唐初重现以来,其善拓传世至今者屈指可数。天一阁博物馆编《石鼓墨影——明清以来c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捃存》一书,收录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末期原石拓本十四种,太半庋藏博物馆。
摘要:《石鼓文》释文原湿阴阳趍趍□马射之族族如虎兽鹿如多贤陈禽吾获允异癸零雨流迄盈盈渫济君子即涉涉马流汧吴昌硕为开宗立派的大家。大凡开宗立派者,必功力深,眼界高。唯其如此,才能真化古,只有化古,才可能真出新。入古深是历史上所有大家们成功的第一步,也是书法艺术延续不断的根源。吴昌硕是入古出新的要者,他的一生用心《石鼓文》,从养,然后化开去,成为主体风格。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