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秋天》"
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何其芳的早期创作和《秋天》的抒情艺术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02年 第9期 16-18页
作者:赖洪波中国人民大学 
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30年代初登诗坛,就以诗集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他早期的抒情诗,以表现青年的梦幻、个人的哀乐为主要内容,书写个人微妙的内心世界,师法法国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因子,成功营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悲情诗性与复调对话——巴拉丁斯基哲理诗《秋天》新解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2012年 第4期 96-101页
作者:周露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巴拉丁斯基的著名哲理短诗《秋天》,通过多重主体的复调对话烘托出人类精神与物质之间巨大的冲突与永恒的痛苦,其诗意表达通过对完整主体的割裂与不断重新拼接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情绪基调,表达出俄罗斯文学中特有的悲情诗性。然而,这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觅·收获——《秋天》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4年 第7期 38-40页
作者:覃佐菊福建厦门市外国语学校 
【设计思想】《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何其芳20岁左右时创作的一首诗歌。它语言清新,节奏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清远,情感真切,是一首语、象、情、境皆考究的诗歌佳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借图画形式 品语文内核——《秋天》教学片段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7年 第9期 27-28页
作者:周成湖北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430056 
【片段一】让学生完成对诗歌《秋天》的激情朗读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注意不同部分的情感基调,留意表现不同情感的词语,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请学生依据每节内容自然组成的三幅“画”的情感性质分别设计相对应的一种颜色来作“背景色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三册
收藏 引用
《黑龙江教育》2005年 第Z2期 -页
作者:杨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天》(统编本一上)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 第10期 34-35页
作者:阮美好 罗学芬广东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 
文本解读 本文作为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首个课文单元的首篇,相对于第一单元的识字素材而言,课文是完整的、鲜活动态的话语世界,体现了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交际功能。本课承载着进一步学习识字写字,以及开启课文学习的双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言秋日胜春朝——谈何其芳《秋天》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年 第4期 73-74页
作者:李方河北涿州石油物探局子弟学校 
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天》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年 第4期 110-112页
作者:王节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课文解读]《秋大》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早年创作的一首诗作。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表现了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无论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还是从诗歌所具有的审美情趣而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镜头诠释何其芳的《秋天》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9年 第11期 40-41页
作者:徐溪江苏南京市第29中学 
何其芳创作现代诗《秋天》是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年代的中国文坛有一个特别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该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在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上,运用了当时很前卫的现代派手法——蒙太奇手法。他们都很爱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天》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年 第5期 97-99页
作者:张所帅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我解读]《秋天》是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代表作,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自何其芳早期创作诗集《预言》。当年诗人在相隔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写了两首以《秋天》为题的诗歌,一首写于一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